|
|
人民陪审员杨付安:英雄故里助力铸“铁案”
作者:程远景 发布时间:2014-03-31 14:10:24
在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故乡河南省方城县杨楼镇,人们提起方城法院杨楼法庭便会赞不绝口。近10年来,该庭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200余件,无错案,无信访,无改判,先后获得“全省优秀基层人民法庭”、“南阳市十佳法庭”等荣誉称号。而知情人都知道,能获得如此卓越的业绩,与“铁案”陪审员杨付安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刻苦学习 提高素质 “不论干什么工作,必须刻苦学习,强化政治和业务素质”,这是今年59岁的农民陪审员杨付安的口头禅。杨付安是2005年3月首批被县人大任命的人民陪审员。虽是一名“无袍法官”,但他深知陪审工作的神圣职责,时刻以一名正式法官来要求自己。他感到仅有高中文化是不能胜任陪审工作的。经市法官学院培训合格后,他时刻没有忘记业务学习。除自己上网学习法律知识以外,还购买了民商、民事诉讼等多套教材,在农闲的时候挤时间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法庭的同志请教。此外他还自己订阅了一些法律专业报纸杂志,并将读到的典型案例和各地法院人民陪审员的优秀事迹和经验分门别类剪辑成册,以备陪审案件时参考。 恪尽职守 倾心调解 杨付安是土生土长的杨楼人。近10年来,他参与陪审的案件调解率均在80%以上。每次接到陪审任务,他总是在开庭三日前查阅案卷,了解案情和原、被告的基本情况,案件争议焦点,以便找准调解的突破口,对症下药。 2010年初,杨楼乡吕庄村范某,在一次车祸中造成下肢瘫痪,因找不到肇事车辆而得不到赔偿,治疗伤情使范某负债累累,妻子将两个孩子留给范某外出务工,一直没有音信,范某一气之下起诉与妻子离婚,法庭多次到其妻子娘家询问,娘家人称也联系不到女儿。杨付安知道案情后,利用和原、被告都比较熟悉的优势,考虑到原告范某起诉的目的是让被告支付生活费和子女抚养费,先后10余次到距法庭几十里的被告娘家做工作,向被告的父母讲法理和情理,最后促使娘家同意和女儿联系解决此事。三天后,被告从外地回来,同意向原告支付1.8万元。当法庭将钱送到原告范某家中时,躺在床上的范某泪流满面,哽咽着连声说:“谢谢、谢谢,多亏了付安啊。” 2010年5月,各口村四组分配土地征收补偿费。根据村民大会讨论,对该组的出嫁闺女一律不分配土地征收补偿费,引发该组出嫁姑娘多人多次到法庭立案。开庭前,杨付安通过村干部,将该组的组长和村民代表叫到一起,向他们讲解组里群众大会这次作出的村规民约有悖于法律规定,出嫁姑娘如果在嫁出地未分配责任田,未享受到出嫁地的村民待遇,就必须和其他村民一样享有分配土地征收补偿费的权益。就这样,不但10多个案件得到调解,而且化解了全组将要激化的矛盾。 不图名利 清白做人 为探索新形势下家事案件审判的新路径,2012年4月,杨楼法庭尝试设立了全省首家“家事法庭”,专门审理家庭成员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纠纷。 至今年3月底,“家事法庭”共审结抚养、赡养、离婚等案件228件。除去那些不适合调解的案件外,80%以上的案件都在杨付安参与下调解成功。案件调解成功后,一些当事人会带一些礼品以示感谢,老杨没有收过一件。 2012年,曹庞庄组的土地征收补偿费案件调解成功,组里不再上诉,将钱支付给原告后,四原告拿2000元现金到杨付安家里表示感谢,被杨付安严词拒绝。杨付安说,陪审、调解好每一个案件是我的职责。2010年,在调解各口村四组土地征收补偿费案件时,从上午和村组干部一起调解到中午2点多,村组干部执意用车拉着杨付安到饭店吃饭,被他婉言谢绝,中午在村组干部家里吃一碗面条了事。类似此种拒收礼拒吃请的事情连杨付安也记不清有过多少次。有不少群众当面问杨付安,你耽误时间,磨破嘴皮,也没有多少补助,不知道你究竟图的啥?杨付安总是笑着说,不图啥,只要老百姓少一份纷争,社会多一份和谐,就心里高兴,我作为陪审员也就值了。 责任编辑:
李亨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