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绑架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作者:邱爱明 发布时间:2013-03-06 08:56:28
【案情】
王方和李平因手头紧张,遂相约绑架“有钱人”弄点钱花。经过一番打探和踩点,决定对本县开发商张阳12岁的儿子张亮“下手”,以便向其索要钱财。某日,两人准备好匕首、胶带等作案工具在张亮回家的路上将其诱骗上车并绑架至县城一宾馆。期间,两人用刀威胁张亮打电话给其父亲拿20万来赎人,但因张亮手机欠费停机,电话未能拨出。当晚,张亮趁王方和李平睡觉之机逃离。 【分歧】 本案中,对王方和李平两人的行为构成绑架罪没有异议,争议的焦点是两人的行为是绑架罪既遂还是未遂呢? 第一种观点认为:绑架罪是结果犯,应当以实际勒索到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区分既遂和未遂的标准。本案中,李平和王方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也实施了绑架行为,但因为张亮手机停机的原因导致未能勒索到财物,属于犯罪未遂。 第二种观点认为:只要行为人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绑架他人,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向被绑架人的近亲属勒索财物或提出其他不法要求的,也成立绑架既遂。 【管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即本案王方和李平的行为构成绑架罪既遂。分析如下: 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本罪的构成要件是: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或其他方法控制他人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是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 关于绑架既遂和未遂的标准,理论和实践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认为绑架罪是结果犯,应当以实际勒索到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也即绑架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复合行为,其是由绑架行为与勒索财物或提出不法要求行为两方面组成的。所以,如果行为人只实施了绑架行为而没有实施勒索财物或提出不法要求的行为,不能认为是既遂,只有同时完成两个行为才构成既遂。另一种观点是控制人质的观点,即认为绑架罪是单一行为,以是否达到控制人质作为既遂的标准。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理由有:一是我国刑法将绑架罪置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一章,可见该罪名保护的主要法益还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其次才是财产权利。绑架行为直接对公民的人身安全产生极大威胁,将绑架行为的完成情况作为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符合刑法所保护的法益要求。二是如果严格从法律条文的规定来分析,绑架罪的客观行为是单一行为,即只要行为人将绑架他人的行为实施完毕,就构成绑架罪的既遂;如果在绑架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将被害人的人身进行有效的控制,则应认定为未遂。至于行为人在绑架他人后是否实施勒索财物或者提出其他不法要求的,是不影响本罪既遂的成立。至于是否勒索到财物或者其他不法要求是否得到满足,更是对本罪既遂没有影响。 综上,笔者认为绑架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应以行为人是否对被害人进行了有效控制为标准,也即将绑架行为的是否完成为标准。本案中,两行为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对他人实施绑架并且将被害人置于其有效控制下,尽管由于客观原因勒索财物的目的没有实现,但仍然构成绑架既遂。 责任编辑:
纪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