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司法惠济民生
——郑州市惠济区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侧记 作者:沈玲琴 发布时间:2011-08-26 13:57:21
“如果不是法院及时耐心细致的工作,安抚工人们的情绪,后果不堪设想!” 8月15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院长蔡理亮谈起他们办理的一起民事纠纷案时兴奋不已。 今年3月,河南一家公司将一块土地租赁给两家公司,在施工过程中三方几十名施工工人均守在租赁场地,三方工人言语冲突中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情势十分危急,随时有发生大规模械斗的可能。惠济法院得知情况后,立即立案,并由副院长幕宏伟带领法官赶赴发案地安抚工人们的情绪,巡回办案,立即调解,立案仅三天时间,便调解解决,不仅有效地避免了矛盾的转化升级,而且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赢得了区委领导和百姓的高度赞扬。 今年以来,惠济法院围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坚持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让司法惠济民生,为群众排忧解愁,促进了服判息诉罢访,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今年上半年该院各项工作绩效考核名列郑州市法院系统第一位,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的公众满意度调查中,该院公众满意度又居郑州市法院第一。 点点滴滴惠济当事人 71岁高龄的高国俊老人,其儿子在郑州一家工地打工时,在睡梦中被同睡一工棚的汤某用铁棍砸死。经公安机关鉴定,汤某犯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属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而高国俊的儿媳也已早亡,未成年的孙子与其相依为命。如今,唯一的儿子死了,赔偿无着落,而他本人年事已高,也不识字,不知如何为儿子讨回公道,前不久,高国俊老人只好来到法院。 来到惠济法院立案大厅,高国俊老人情绪激动嚷着要为儿子讨回公道。立案法官热情接待了他。立案庭庭长宋香花听完情况后,亲自到惠济区法律援助中心为高国俊老人联系了法律援助律师,并为其办理了诉讼费缓效手续。一切办妥后,高国俊老人非常感动:“到惠济法院打官司我真是遇到好人了,真是遇到好法官了,要不然我还不知要跑多少冤枉路呢!”去年以来,惠济法院共为特困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用57万余元,发放执行救助款29万元。 惠济法院为让让司法惠济民生落在实处,不断加强信访、立案“文明窗口”建设,争取建设资金50多万元对立案大厅和审判法庭进行了改建,使改建后的立案大厅具备了诉讼引导、立案审查、信访接待等 “一站式”诉讼服务功能。改建后的审判法庭具有了数字庭审管理、电子举证和庭审记录等多项功能,同时对庭审过程实时采编录像和网络直播。 在办公楼一楼设立了集法律咨询、信访接待、立案、收费等服务窗口于一体的诉讼立案大厅,在墙上醒目位置悬挂审判、执行流程示意图,免费提供诉讼指引资料,使当事人一进法院,就能掌握基本的诉讼程序。 在立案大厅配置饮水机、老花镜、桌椅等设施,标注审判大楼楼层示意图,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弱势群体和特殊对象案件等。还两次开展“法官回访当事人”活动,组织法官回访当事人212人次,走访企业50余家,通过一系列司法为民、便民措施的落实,使公众满意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时时处处方便当事人 闫某起诉被告李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两年前,被告李某在承包郑州市某中学食堂期间,共拉走原告价值5万多元的面粉,后李某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原告的欠款。后原告因病住院急需用钱而将被告诉至惠济法院,法院接到闫某的诉讼材料后及时立案调解,法官当即与被告取得了联系,而此时被告在外地做生意,经与被告协调,被告同意偿还原告欠款,但被告身在外地,不便回郑州与原告达成调解协议。 针对这种情况,法官与原告一起,驱车一百多公里赶到了被告的住处,及时调解双方之间的纠纷,被告看到法官不顾旅途劳累来解决问题,深受感动,当场与原告达成了还款协议,支付了欠款。事后,闫某将一面写有“服务好办事快,人民的好法院”的锦旗送到了法院,原告闫某握着法官的手说:“我要了两年多的钱都没要回来,刚把诉讼材料递到法院三天,就把5万多元要了回来,衷心的感谢人民法院,感谢人民法官。” 为更好地化解民间纠纷,惠济法院注重运用调解方式化解矛盾,建立了以法官、人民陪审员、便民诉讼联络员、乡镇司法所、村人民调解委员、社会法官共同参与的调解工作网络。在办案过程中,分别实行“庭前调、庭中调、庭后调”的调解流程,将调解工作贯穿于诉讼活动的各个阶段。为充分考虑辖区群众的实际困难,利用工作空闲或辖区群众农忙时节主动走出法庭,深入一线群众,或在田间地头、或在百姓炕头、或在村镇人员经常集中地带,组织一些在当地较为典型的婚姻、土地、赡养、侵权、相邻纠纷等农村易发案件,在村镇公开审理,为辖区群众送法上门,通过巡回审判、假日法庭,就地开庭为老百姓解决法律难题,化解矛盾纠纷。 该院花园口法庭管辖区域跨度大,为更好地开展便民诉讼,庭里统一送达法律文书,特别是在审理成批的鱼饲料买卖纠纷,法庭统一到鱼塘现场送达起诉书,现场调解,现场履行,既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又方便了被告诉讼,双方当事人都很满意。在处理一些婚姻家庭案件,劳动争议案件等应当事人的要求在假日休息时开庭,不影响当事人的正常工作。去年以来惠济法院共巡回审判案件623件,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 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惠济法院不但对民调员组织培训,组织法律宣传等,还主动为村、镇、办中心工作服务。该区新城街道组织毛庄蔬菜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惠济法院组织人员到现场法律咨询半个月。农民工围堵某小区讨要工资,惠济法院主动参与帮助办事处协调工作,最后圆满解决。城中村改造中,法院向办事处建议依法拆迁,不能强制拆迁,维护了辖区稳定,得到了办事处领导的肯定。 执行网络服务当事人 惠济区大河路街道办事处农民李某系智力障碍人,因建房与邻居发生纠纷,其妹系李某的委托代理人。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多次深入现场,向当事人、厉害关系人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双方积怨深,抵触情绪很大,惠济法院邀请执行联络员一同前往李某的住处,参与调解,现场监督指导执行,经过耐心做思想工作,双方握手言和,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为解决执行工作中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找、被执行文书送达难的问题,惠济法院建立和完善基层协助执行网络, 建立了执行联络员制度,邀请辖区综治办主任或司法所所长以及各行政村民调主任或治保主任担任执行联络员,在执行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配合法院做好执行工作。执行联络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法院送达执行通知书、传票等法律文书,开展社会调查取证,查找被执行人的下落及财产线索,并做好当事人的说服教育和劝导工作,全区62名执行联络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79条,协助法院执结各类案件156件,使得一大批执行难案件“起死回生”。 今年上半年该院执结案件272件,执行到位率74.5%,执行和解率56%。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永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