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长路上,有我们的呵护
——防城港市两级法院关爱未成年人工作纪实 作者:吴凰汇 林文瑶 发布时间:2015-10-19 10:43:33
![]() 法官到未管所看望服刑人员,给他们赠送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及生活用品。 未成年人犯罪时有发生,不断刺痛着社会的神经,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关爱。广西防城港市法院高度重视关爱未成年工作,用司法关爱挽救失足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迷途中亮起“指明灯” “我会记住昨天走错的路,好好改造,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看到法官们千里迢迢来未管所看望他们时,其中一名未成年犯感触地说道。 9月23日,防城港市两级法院负责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们前往广西未成年犯管教所,对防城港籍服刑人员进行回访帮教。 法官们用家乡话分别和服刑人员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改造情况和思想动态,鼓励他们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法官们还向服刑人员赠送生活用品、体育用品、文体书籍,给他们播放了防城港市近期的宣传片,让服刑人员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缓解思乡之情。 “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由于他们法制观念淡薄、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我控制意识不强所致。”负责少年审判工作的陈之焱法官说。 在审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防城港市法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开庭前,向社会调查机构发送委托调查函,了解被告人的平时表现、犯罪原因。庭审采取座谈式的“圆桌审判”,并进行法制教育。量刑时,将是否初犯、偶犯及本人主观恶性等纳入量刑标准。判决后,定期或不定期对未成年犯进行回访帮教。 经全市法院审判的绝大多数失足未成年回归社会后都能正确对待生活,二次犯罪率始终保持2%以下。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待遇 “户口本终于下来了,这下两个孩子上学的事就容易了。”9月24日,防城港中院驻那德村第一书记郑静终于了结了一桩“烦心事”。 那德村有一对“黑户兄弟”,父母生下他们后还没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父亲谢某更是在小儿子出生后不久便狠心抛下母子三人离家出走。由于出生时没能取得出生证明、计生部门出具的生育指标等证明,导致两兄弟的户口一直办不下来。眼看着六岁半的大儿子快要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却可能因为没有户口难圆“上学梦”。 “现在可以通过验DNA的方式帮两个孩子办理上户口手续,相关费用我们可以支持一部分,不能耽误孩子上学。”今年年初,防城港中院院长杨智军到挂钩村那德村慰问时,了解到两兄弟的困难情况,嘱咐该院驻村书记郑静一定要把两兄弟的户口事情落实好。 郑静从谢某父亲处要到了其电话,便赶紧联系了谢某,向他阐明法律规定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解释了其行为极有可能构成遗弃罪,情节恶劣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这可是要吃官司的呀!”听了郑书记的话,谢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你经济上有困难,可以由我们帮忙垫付部分鉴定费用。”郑静传达了杨院长的指示。 在郑静的耐心劝服下,谢某终于回村处理孩子的户口问题,而且还作出了每年支付给母子3000元抚养费的承诺。 7月16日那天,郑静亲自领着谢某一家到防城港市刑侦支队做亲子鉴定。看着一系列手续顺利办下来,郑静的心里也就踏实了。 此外,为了能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同等权利,不受歧视,2014年4月起,全市法院对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免于刑事处罚或不被起诉的未成年被告人进行犯罪记录封存,使他们能够放下心理包袱,重新生活。 法制教育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他们这是在干嘛?” “瞧,还有我们的同学在里面” 9月10日,防城港市第三中学的校园里面多了几分热闹,原来,这是防城港市中院的青年法官们正在取景拍摄微电影。 随着同学们的广泛参与和关注,这部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题材的微电影《海阔,天空》还未播出就“红”了。 为了能让青少年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法制教育,今年初,防城港中院青年法官们决定拍摄一部普法微电影。策划、编剧、拍摄、出演、剪辑等全部过程,都由该院青年法官独立完成。 该片讲述的一名高中男生暗恋班上的一名女同学,在表白时被其他同年撞破,在同学们的嘲笑疏远和家长老师的责备中,男生失去理性,继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最终在“法官姐姐”的教育和感化下改过自新。 《海阔,天空》是该院继《不二抉择》之后,倾力打造的第二部微电影。该片将作为防城港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法制宣传片。 “微电影生动形象、短小精悍,这种方式的法制教育能让青少年看得进、喜欢看进而记得住。”两部微电影的“导演”、防城港中院网宣办副主任苏益彧说。 在积极的创新普法形式外,全市法院还将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法制讲座、指派法官担任法制副校长、邀请未成年人旁听庭审、“公众开放日”等形式常态化,定期为未成年人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据了解,自2014年以后,全市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逐渐下降,涉案人数从2013年的133人下降至93人,两级法院的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成效。 责任编辑:
吕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