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弯下腰、耐下心,不让群众失望
——记新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信访办副主任宋学典 作者:谷琳琳 发布时间:2014-09-30 10:22:54
宋学典 “去信访窗口,他肯定在那里。”新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信访办的一位干事不假思索地说。果然,在一楼的信访窗口,宋学典正在为一位有残疾的上访人员进行信息登记。 信访案件登记系统详细标明了案件编号、接待人、信访人、信访次数、信访日期和处理结果。“这个系统是今年年初开始使用的,原来都是纸质的,用个大本子,很不方便。现在有了信访案件登记系统,所有的信息点开一看就一目了然。”宋学典介绍说。 现任新疆自治区高院信访办副主任的宋学典,原是乌鲁木齐铁路运输法院的副院长,去年九月他作为交流干部调整到高院信访办。上任伊始,宋主任就主动挑起了接访的担子。 为规范信访流程,宋学典在学习参考其他法院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撰写了《处理涉诉信访案件流程管理办法(试行)》。宋学典说:“从领导干部到信访干部转变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我刚来,也是一边干一边学。一方面有助于自己慢慢熟悉工作,另一方面也希望对以后新人着手的信访工作提供参考”。 面对当前涉诉信访案件频发、处置难度大的形势,宋学典积极调研,又起草了《涉诉信访案件判后答疑的若干规定》。目前,该项规定已经在全疆各级法院实行,对于提高涉诉信访案件的办理效率,预防和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推动信访工作良性循环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年多的时间里,宋学典用自己真诚的态度感动着上访的群众。很多群众把他当作朋友,不仅仅是案子上的事儿,家常话也愿意找他聊一聊。 “弯下腰,耐下心,听听他们想说什么,一方面可以让信访群众对我们产生信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案情,更好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不能让群众失望。”宋学典一直将这句话当作自己工作的信条。 马老太是一名老上访户,十六年前,因为她厂里的一批货物不合格,收货方拒绝付款。案子一审再审,马老太始终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于是走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上访之初,马老太在家人和信访办同志的耐心解释下,签订了息诉罢访承诺书。可不知为什么,过了没多久马老太又反悔了,重新回到了上访的队伍里。 “以前在基层工作,虽然是副院长但是也参与办案,案情相对简单,所以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而信访工作有它的特殊性,这种事后反悔的情况,我们就当是又有新的案子,还是要认真对待,奉献自己的一片真情。”宋学典说。 在接访到她的案子之后,宋学典主动约谈了老太太。宋主任先是跟老太太聊家里收入有多少?孩子工作怎么样?孙子在哪里上学?一点点开始切入案情。“你这样奔波,放弃了家庭,也不能好好享受生活,应该好好想想。”宋学典的话让马老太有些动摇。 “刚开始不能先谈案子,否则当事人会很激动,根本谈不下去。”这是宋学典和上访当事人打交道的秘诀之一。 2008年,因为一起铁路上的意外事故,杨妈妈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女儿。杨妈妈早年与丈夫离异,一直依靠女儿生活。出事后,杨妈妈不满意自己分得的赔偿金,一再上诉、申诉,都被驳回。案子最后到了宋学典这里,他认真核实了杨妈妈家里的情况,向她详细解释了涉及赔偿金以及赔偿金分配的法律问题。之后,又与乌鲁木齐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协调,为她申请了三万元的司法救助,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 “司法救助也不是随便能够申请的,要根据当事人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以后才予以发放。毕竟这不是解决信访的主要途径,最重要的还是要让群众相信法律、信仰法律。”宋学典一脸严肃地说。 工作以外的时间里,宋学典自嘲是个比较“宅”的人,“我是宜静不宜动,下了班有时间我就会好好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平常喜欢看看历史、人物传记方面的书,让自己静下来,放空一下,要不然,上班的时候怎么接收当事人的‘坏情绪’呢?” 说到这里宋学典又是呵呵一笑,尽显一位信访干部的真诚憨厚…… 责任编辑:
吕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