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山绿水显民情
——黑龙江省勃利县法院青山法庭司法便民工作纪实 作者:唐凤伟 段春山 朱丹钰 奚萌萌 发布时间:2014-09-25 09:49:23
青山法庭庭长张兴财到村民家中送达并进行送达指导。朱丹钰 摄 巍巍完达山,悠悠倭肯河。自1986年起,黑龙江省勃利县人民法院青山人民法庭就落户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爱民法庭”。 “爱民法庭”延续爱民之路 因区划调整,青山法庭曾被撤销,2013年10月,在当地百姓的期盼下,青山人民法院法庭高标准恢复重建,新建成的青山法庭延续爱民之路,构建起以法庭为中心,诉讼服务站到乡镇、诉讼联络员到乡村,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就地开庭、就地调解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 “我就是那叫啥?对,预约来的。”18日一大早,来自小五站乡牧羊屯的65岁唐老汉,紧张地走进了张兴财的办公室。他和同村的老李发生纠纷被打伤,派出所给联系了法庭,预约今天来法庭立案。当听到了青山法庭庭长张兴财说今天下午就到村去处理,唐老汉连连说:“太感谢了。” 新建伊始,青山法庭就推出了预约立案制度,将法庭立案电话等便民联络公示牌在各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等公共场所张贴,方便群众有法律难题时第一时间能联系上法庭。同时与各单位建立信息反馈工作机制,发现有需要诉讼解决事项的,当即指导或代理群众与法庭联系,预约时间立案处理。 这些举措不但方便了百姓,也受到了村屯干部的欢迎。“前些日子勃信村的哥俩争地找到政府处理,有些法律问题把握不准,我就和副乡长袁媛来到法庭咨询。”青山乡政府武装部部长李新刚是法庭的常客。 了解清楚事件的经过后,张兴财马上联系勃信村的村委会主任,并约时间邀请乡政府到争议地块实地查看,“希望这兄弟间的矛盾早日化解,免得影响秋收。”张兴财说。 延续爱民之路是青山法庭重建后一直坚持的便民理念,副庭长帅立彬就是“爱心法庭”见证者,自1986年建立青山法庭起,帅立斌就一直在法庭工作,后来调去了其他法庭,青山法庭恢重建后,他又回到了这里。青山乡政府干部姜军峰感慨的说,“老帅很会做工作,对待群众和蔼、耐心,走的这几年,当地的群众都很想他,现在老帅又回来了。” “有人问我还没退休啊,我说早着呢,我还想再干十年呢。”52岁的老帅这样说。 “法律诊所”诊治乡村纠纷 “这份是举证通知书,告诉你怎么提供证据。” “这是廉政监督卡,如果对法官处理案件有意见,可按卡上的提示向有关机关反映。”18日上午,在抢垦乡前程村徐某家中,青山法庭庭长张兴财和法警孙志举一边送达应诉通知书一边进行举证指导。 “你们两家的纠纷今天能不能调解一下?”“我要举证。”每次送达应诉通知书时,张兴财都要先问上一问,有时,一些简单的民事纠纷,送达当天就可以调解解决。“这起案件比较复杂,一个手指头断了,却导致了死亡,双方矛盾很大,但我还是要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张兴财说。 送达之后,张兴财赶回法庭,说起自己每天繁忙又琐碎的工作,他笑着说:我们就像“江湖郎中”,哪里有问题往哪儿跑,专门负责“舒筋活络”,问诊纠纷。 “要起诉离婚,你先写一份起诉,把你的身份证、结婚证都带好才能到法庭立案。孩子才9岁,你们再好好想想。”“他打你了?动手总是不对,有没有到医院看看?” 刚走进法庭,张兴财还没坐稳,两伙吵嚷要离婚的群众就涌进了立案室。张兴财随手翻开记录本,却并没有着急记录,开始一个个询问。 经过一番的询问和劝导,其中一对夫妻被劝了回去。“一看这吵吵闹闹来离婚的就肯定还是有商量余地的。”张兴财笃定的说,“就像看病一样,不能着急下诊断,得‘把脉’才能对症下药。” 三调联动就地化解矛盾 今天是青山法庭到小五站镇大义村村委会巡回办案的日子。在村委会的接待室,上午刚刚预约立案的唐老汉和他起诉的李某被叫到了一起,张兴财和副庭长帅立彬就李某损害赔偿一案进行送达,同时进行调解。 像这样因琐事厮打的民间纠纷,青山法庭一般要启动三调联动机制,派出所,村委会和法庭一起到当事人所在地进行调解。 “我没打他。”见到唐老汉的起诉状,李某很激动。 “有矛盾,找村委会和法庭,动手打人是有责任的。”“老唐,你也是,骂人也不对”张兴财指出双方的过错责任。 “都邻居住着,我也没想这样。”被告李某低垂着头小声说。“他得给我拿药费,我这事经过法律了。”唐老汉口气强硬。“互相认个错。以后还得好好处邻居。”村委会徐青山主任做起了工作。 唐老汉在药费上丝毫不退让,徐某也是一脸的不快。 “老唐,你过来一下。”审判员帅立彬、徐青山主任和唐老汉到了另一间屋里。而张兴财与小五站镇派出所所长郝利国同时做着李某的工作,法庭开始了背对背调解。 “你给钱可得痛快点。我的钱可是已经花出去了。”经过法庭、村委会、派出所共同努力,唐老汉终于同意调解。拿着调解协议,唐老汉变怒为喜:“还是我老唐面子大,为了我的事,大家都来了。” 解决了唐老汉的案子,张兴财等人又顺路去了趟庆云村,青山法庭把纠纷比较多的村屯作为联系重点,经常走访,对处理过的纠纷进行回访。“赡养案件等特殊群体纠纷,法庭回访当事人已形成长效机制,案件办结的第一个季度,至少回访两次,以促进家庭关系的改善。”张兴财说到。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法庭大门,张兴财锁好了大门,准备回家休息,明天,依然会是繁忙的一天。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