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要闻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人民法院要肩负起建设平安中国的重大历史使命
作者:詹菊生   发布时间:2013-01-11 10:45:58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法治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时期奋斗目标。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是国家厉行法治的重要生力军,必须紧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高度,切实担负起平安中国的建设者、捍卫者这一崇高职责和重大历史使命,以权威高效、公正公信的司法实践,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平安中国的建设者、捍卫者。

    抓住“一条主线”是人民法院谋划工作的聚焦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人民法院只有始终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的自觉性、坚定性为根本,才能找准法院工作的发展方向。只有以符合这条主线的本质要求为行动准则,才能更好地完成职责使命。只有坚持以这条主线为指导,才能促进人民司法事业的更大发展。对法院队伍来说,只有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才能牢记职责使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自觉投身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才能紧紧围绕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工作总布局,妥善处理在推进各项建设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当好建设平安、法治中国的排头兵。

    抓好“三大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过硬队伍,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法治之治是规则之治,是平安的前提保障;过硬的执法司法队伍,是法律权威、执法司法权威、法律公平性和约束力实现的基础保障。建设平安、法治中国是蓝图是目标,建设过硬队伍是净化灵魂、树牢信念、践行有成的根本。平安稳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康社会的鲜明特征之一,依法则平,平则安民。“法旨安民”,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要实现国家平安,社会稳定,人民安康。人民法院贯彻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在司法实践中致力抓好“三大建设”,开创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高扬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唱响法治“好声音”,给力中国梦。

    提升“五个能力”是建设、捍卫平安中国的正能量。人民法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履行好使命、担当起重任,就必须紧紧围绕“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着力”、“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着力提升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这“五个能力”的稳步提升,不断优化法院队伍整体综合素质,才能不断适应司法环境的深刻变化,才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无限忠诚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站在建设平安中国的潮头,争当合格的平安中国建设者和捍卫者,才能不断增强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主动性。

    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建设平安法治中国的正确引领。法律的权威,司法的权威,在于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和对司法的公信。法治建设的推进,法律执行的效果,也在于执法司法过程中的公平与公信。规则之治的实现,信法守法从法的引领,还是取决于执法司法的公平与公信。公则信,信则平,平则了,这是人之常理。没有公就没有信,公是基础是前提,“公”是指程序公正、实体公正、行为公正。“公信”二字精准地表明了先公后信,无公不信的司法规律和客观评价。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形象公正这三个执法办案基本要求。确保程序公正,严格按照诉讼法规定,把公平、公开、公正贯穿到每一诉讼环节;确保实体公正,办出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群众信服的公平案、公正案,向社会提供正确和权威的法律指引;塑造公正形象,抓好法官行为规范建设,让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全面体现于司法办案中。这些就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队伍肩负起建设平安中国的重大历史使命的应有作为。只有提升司法公信力,就可以从根本上把“信访不信法”引向“信法不信访”的正轨。

    人民法院要肩负起建设平安中国的重大历史使命,就要深刻领会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政法机关提出的“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新要求,站在历史新起点,着眼司法保障新高度,自觉担当政治责任,正确履行司法职责,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