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窗口寻求大作为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改革实录 作者:刘瑾 蒋怡琴 发布时间:2011-08-23 13:44:00
北京市大兴区地处北京南郊,素有“京南门户”之称,是北京市唯一一个拥有两座新城的郊区县,近年来乘着城南建设的春风,大力发展工农业,完善轨道交通,进行城镇化建设。与此同时,大兴区涉及土地拆迁、城乡一体化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劳动争议纠纷等案件数量也呈现井喷式增长趋势,2010年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的收案数与2008年相比增长约20%。基层法院的立案窗口作为化解矛盾的最前沿,无疑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构建“大立案”工作格局,探索窗口服务新模式 立足新的形势变化,为落实市高院“九个统一”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诉讼,大兴法院于2010年9月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大立案”改革,扩充立案庭人员物资配备,将立案庭的职责范围由单纯负责院机关辖区立案和信访工作扩大为全辖区(含人民法庭)包括统一立案、诉前调解、诉前保全、人民调解和涉诉信访五位一体的职能格局,着眼于努力构建“一二三四”具有基层基础特色的全方位立案服务体系。 “一”是指“建设一站式立案平台”,即强化窗口力量,细致诉讼服务,在立案大厅设置导诉台和庭长值班台,为当事人提供立案引导和诉讼答疑等工作,实行窗口法官首问负责制、专案专办制和巡回立案交接制,从立案咨询、诉前登记、材料交接、诉费缴纳、诉前保全、诉前调解和立审移转实现一站式、无缝式快速衔接,当事人从立案到案件办结,均可在立案庭一次性办妥,平均立案用时不超过15分钟,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诉讼; “二”是指“打造两便立案窗口”,将各人民法庭的立案权限统一收归于立案庭,明确由立案庭负责全辖区包括各派出法庭辖区所有管辖案件的立案权限,在每周的固定日期派遣专人去各派出法庭,当事人既可以在派出法庭立案,也可以到院机关立案大厅立案。“两便窗口”改善了过去当事人只能选择在法庭固定立案日立案的不便,畅通了诉讼渠道,有效防范了因立案标准不统一而产生的法庭相互推诿的情况; “三”是指“强化三项具体工作”,即不断加强诉前保全、诉前调解和人民调解三项具体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化解方式,建立即立、即保、即调的“保调联立”便民快速通道,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进立案庭”工作,形成诉前人民调解、法院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和诉中调解五点联动格局,有效衔接诉讼与非诉讼矛盾化解机制,切实满足群众对诉讼程序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四”是指“建立健全四层递进式立案工作机制”,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等重大、疑难、敏感案件,构建立审执协调、区域部门联动、院长现场办公、高院请示四项递进式会诊工作机制,提高立案审查的前瞻性,将重大敏感案件的风险评估前置到立案审查阶段,从纠纷源头维护社会稳定。 启动“保调联立”快速通道,满足民众立案新期待 “真没想到,短短两天,我竟在法官的调和下与被告尽弃前嫌,拿到了赔偿款。首都法院立案法官对司法事业的执着与亲和令我万分感动啊!”这是一名当事人在新浪微博上抒写的肺腑之言。 2010年7月29日,詹某驾驶三轮摩托车与闫某驾驶的重型自卸货车相撞,造成詹某死亡,两车损坏。由于当时事故正在调查处理中,交通支队未能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法院依詹某妻子的申请做出了诉前保全裁定书。但如此惨重的一起道路交通事故如果进入诉讼和执行程序必将是一个漫长的维权过程,这无疑是在受害者本已受伤的心上又撒了把盐。有鉴于此,立案法官刘瑾第一时间与詹某的妻子取得联系,希望并鼓励双方尽快达成和解协议。两天后也就是中秋节的前一天,原告在其主持调解下拿到了35万元巨额赔偿款。 像这样感受司法快捷的弱势群体还有很多。主管立案的副院长侯志信深有感触地说:“经我们调研发现,约有56%的民事案件最终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因此,建立一个集立案、保全、调解于一体的有效工作模式,把平复化解工作提前到窗口前沿,使矛盾纠纷消灭于萌芽状态成为做好民生审判工作的重中之重。” 于是,集诉前保全、诉前调解、联合会商、立案审查——即“保调联立”便民快速通道这一举措被适时提出,作为“大立案”改革工作的重要部分在大兴法院“试水”,以保促调,联合协作,审慎立案,分流纠纷,从而努力将矛盾化解于无形而不进入诉讼程序。仅2010年9月份以来,大兴法院诉前调解组就通过诉前调解化解纠纷150余起,其中50%以上实现了当日立案当日结案;2010年受理诉前财产保全案件33起,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翻番,涉案标的额高达一亿两百余万元,占全年执行标的额的八分之一。“保调联立”快速通道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审判资源,最快速度地化解了矛盾纠纷,有效缓解了执行难和涉诉信访问题,为法院审判运行实现良性循环做出了贡献。 创新“递进式立案”审查机制,拓展风险评估新渠道 重大敏感案件是指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法律适用难度较大的案件,这类案件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完善问题的发现、反馈、分析和解决机制,大兴法院建立重大敏感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引入“递进式立案”审查机制,对于涉及土地拆迁、城乡一体化建设、国家重点工程、三农问题等重大敏感案件,通过立审执协调、区域部门联动、院长现场办公、高院请示汇报四个关口,多方联动,层层过滤,递进立案,破解难题,全面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维护首都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今年年初,大兴法院接到了一起某国有企业诉地铁大兴线侵犯相邻通行权纠纷的案件,考虑此案涉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工程,如何做到既有效维护国企单位的合法权益又确保民生工程顺利投入使用成为关键。因此,立案庭的法官在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的同时,全力稳定该厂500余名职工的激动情绪,并于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勘察,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与区政府相关部门、地铁建设指挥部等部门沟通联络,力求此案能通过非诉讼途径稳妥解决。 同时,为提升重大敏感案件的处理水平,大兴法院立案庭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化解,针对辖区内因重大项目建设、新城改造引发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纠纷增多的趋势,制定此类敏感案件的审查规则,开展专题调研,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促进辖区经济发展。 自递进式立案工作机制实行以来,大兴法院立案庭共有180余起重大敏感案件得以妥善解决,不仅充分发挥立案庭对诉讼案件的引导、过滤和化解功能,同时还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法院相关庭室的协调配合,形成职责定位明确、程序衔接畅通的社会矛盾化解合力。实践证明,“递进式立案”工作机制以其手段多样、方式灵活和快捷高效的特点,及时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赢得了当事人的普遍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大兴法院正在立案小窗口中寻求司法大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确保做到基层稳而天下安!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