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信念的旗帜高扬
——江西赣州中院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侧记 作者:陈文春 发布时间:2011-07-19 16:07:18
江西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人民司法的发祥地。中央苏区时期的司法审判工作,形成了以党的领导、服务人民、群众路线、司法公正、求实创新等为核心的人民司法优良传统。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活动,提出了“队伍素质高、保障水平高,先进模范多、调研成果多,涉诉信访少、违法违纪少”的具体工作目标,把现代司法理念、先进法院文化与苏区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队伍凝聚力,推动了法院工作科学发展。 “让信念融入心中” 素材一:江西省法院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知识竞赛(赣州赛区) 5月18日,根据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江西法院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知识竞赛(赣州赛区)在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赣州、抚州、宜春、萍乡、新余、吉安6支中院代表队参加。 此次竞赛内容涉及党章、党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经过四个环节的角逐,最终赣州代表队获得第二名,并作为赣州赛区优胜者赴南昌参加全省总决赛。 为承办好此次知识竞赛,赣州中院党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并下发了准备工作实施方案,将赛事准备工作分解到各个部门,切实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确保了比赛的顺利进行。 素材二:赣州中院机关团委组织参观中央苏区革命旧址并举行宣誓仪式 5月5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之际,新成立的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团委组织全体团员青年参观瑞金中央苏区革命旧址及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以此让团员青年及团干部更好地重温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团员青年们首先来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参观,然后到叶坪红军广场向红军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在铭刻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的红军广场上,团员青年们庄严宣誓:“继承和发扬苏区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清正廉洁,公正司法,为维护社会正义、捍卫法律尊严而奋斗!” 下午,在苏区最高法院旧址和苏区审判史陈列馆,团员青年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当年苏区最高法院的办公场所、宣传标语及有关陈列物品。团员青年还来到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参观,并在陈列馆观看了当年中央红军从苏区出发的行军路线及所开展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团员青年们纷纷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备加珍惜,要把人民司法的信念融入心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素材三:赣州中院“五四”青年干警座谈会 5月4日,赣州中院召开“五四”青年干警座谈会,院党组书记、院长郭玉元等与青年法官及工作人员共聚一堂。大家畅所欲言,谈理想、诉困惑、说心得、提建议,三个小时的时间在欢乐的气氛中悄然而过。 郭玉元在座谈会作总结讲话,他表示,希望在座以及全体青年同志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修身养德,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能担当、善取舍讲奉献的人,勇敢肩负起时代重任,找准人生定位,共同为法院事业与赣州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筑牢信念的防线 素材一: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视察赣南法院简史馆 2010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王胜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等到赣州中院视察。 王胜俊在参观赣南法院简史馆后,欣然题下了“判重如山”四个大字。在赣州中院的工作汇报会上,王胜俊特别强调“三个不能忘记”:不能忘记党的历史,不能忘记革命传统,不能忘记革命老区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要求全院法官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为大局服务,坚持为人民司法,坚持提高法官自身素质,努力开创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局面。 素材二:“赣州法院院训”征集活动 为更好地传承苏区司法优良传统,发掘和提炼赣州法院的精神内涵,树立良好院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有力推进赣州法院的改革和发展,2010年6月,赣州中院启动了向社会公开征集赣州法院院训活动。活动开展后,共向全国各地征集院训作品135条。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评审,“判重如山、持正守廉”被最终确定。该院要求全市法院干警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院训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紧密结合“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把院训要求贯彻到工作实践中,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人民,努力推进法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素材三:赣州法院筑牢公正廉洁防线的做法 在艰苦卓绝的中央苏区时期,从苏区最高法院到各级地方、军事裁判部(科、所),广大审判干部发扬“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把自己当作工农群众的公仆,与群众打成一片,凭着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和对广大工农群众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爬山涉水,不畏艰难,深入千家万户,打击罪犯,保护人民,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如今,赣州两级法院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由苏区发端的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筑牢公正廉洁防线。 赣州法院经常组织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到位于瑞金的苏区最高法院旧址及中纪委、监察部苏区旧址参观,增进全市法官对人民司法优良传统、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了解和传承,让公正、廉洁司法成为一种深入法官内心自觉的文化力量。2006年,赣州中院建设了旨在弘扬苏区司法优良传统的“赣南法院简史馆”。该院已连续三年选择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上午召开院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全市法院近年来还先后组织收看了《女贪官忏悔录》等警示教育片,引导公正廉洁司法。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征集法院院训、开设廉政宣传网页、举办廉政书画展览、创作廉政格言警句、组织廉政主题演讲等廉政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熏陶作用,营造浓厚的公正廉洁司法氛围。 赣州法院通过传承和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筑牢公正廉洁防线,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年来共有17个集体和36名个人受到国家或省级表彰。赣州中院先后荣获了“全国法院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江西省第十二届文明单位”和“全省优秀法院”等光荣称号。 信念是不竭的动力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这首诞生赣南兴国的山歌,是七十年前称颂苏区干部作风的赞歌。如今,人民司法的信念与苏区干部好作风已经成为赣州法院工作的不竭动力,赣南老区的法官正是在传承和光大苏区司法优良传统中,走进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新天地。 素材一:赣州法院便民诉讼网络建设 “农村的矛盾纠纷很多是因小事引起,这些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激化,现在法院在全县构建了便民诉讼联络,确实方便了偏远乡村百姓,百姓的一些纠纷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调解,邻里间的矛盾也能及时化解”。5月9日上午,当自己与邻居的纠纷被便民诉讼联络员调解后,家住全南县马古塘村的当事人谭永胜深有感触地说道。 为传承苏区司法优良传统、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基层群众诉讼难问题,近年来,赣州两级法院大力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积极探索便民诉讼网络建设,在全市65个人民法庭之外设立了167个巡回审判法庭,设立了787个便民诉讼联系点,聘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在村内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等867人担任便民诉讼联络员,从而形成了以人民法庭为中心、以巡回审判法庭为重点、以村级联系点为依托、覆盖全市广大农村地区的司法服务网络体系。并将便民诉讼网络有关工作制度、联系人员、联系方式等内容印制成册,张贴上墙,发给群众,便于群众了解和利用便民诉讼网络,使群众通过便民诉讼网络可以向法官和便民诉讼联络员了解情况、反映问题、请求帮助和进行法律咨询,从而及时、有效地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切实做到解民难、排民忧。 素材二:大余法院“法官挂点包片”工作模式 “樟树下村与龙王庙村近500名农户为争水浇灌农田的事,一直争执不让,准备械斗,矛盾一触即发,请你们马上派一个法官来!”在接到江西省大余县新城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电话后,视纠纷如命令的“挂点法官”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同镇村两级干部共同调处。经过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共同耐心细致的法律讲解,苦口婆心的劝说,最后促成双方和解。这是大余法院传承苏区司法优良传统、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而开展“法官挂点包”工作的一个剪影。 大余法院于2008年起推行法官挂点包片制度,将全院26名法官通过包片一个或数个村的形式,指派到全县30个村,指导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采取帮助建章立制、专题讲座、授课、案例研讨、邀请观摩等具体方式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法官挂点包片制度推行以来,有效地调动了法官们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积极性,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该院26名“挂点包片”法官共指导化解纠纷近1500起。 以大余县城所在地南安镇为例,该镇现辖17个村委会和居委会,总人口8万余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该镇近年来矛盾纠纷较多。3名法官挂点到村后,从上访多的村组、与群众休戚相关的山林权属纠纷、社会影响大的房屋拆迁补偿等纠纷入手,迅速开展培训调解工作人员、指导调处个案、协助化解矛盾等工作,并指导人民调解员排查矛盾纠纷、案后回访当事人等,防止纠纷反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本土性、诉讼调解的法律权威,形成调解合力。近两年该镇各种案件发案率显著下降,诉讼案件数量减少45.3%,4个村实现零诉讼目标。经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调处的纠纷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数量下降53%。 法官挂点包片制度的实行,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促进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挂点法官被社会各界形象地称为人民群众的“律师”、农民朋友的“讲师”、党政部门的“军师”、人民调解员的“老师”。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永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