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刑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
作者:张成生   发布时间:2011-01-06 14:49:30


    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首先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其首要工作就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家庭既是未成年人栖息的港湾,又是未成年人第一个直接接受教育的地方。因此家庭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如果未成年人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就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他们就会健康茁壮地成长,就可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反之,如果未成年人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就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会接受一些不良的影响,那么就有可能跌进犯罪的深渊。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工作,从而有效地预防、减少犯罪。

    一、模范遵守法律,树立良好榜样

    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位老师。家长遵守或者不遵守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影响极大。如果家长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其子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象父母一样遵守法律、法规,如果家长不遵守法律、法规,无疑就会给子女造成消极的影响,就有可能导致子女不遵守法律、法规。一些家长法律观念极差,经常做一些违犯法律法规的事情。因而对其未成年子女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笔者曾经调查了一些未成年的犯罪人员,当问及他们为什么犯罪时,他们当中有些人说,看到父母违反法律没出什么事,于是自己也学着干,没想到就犯罪了。这深刻的教训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因此家长一定要牢固地树立法制观念,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未成年子女作出榜样,这样就有可能有效地预防子女犯罪。

    二、检点言语行为,避免孩子效仿

    家长的言行如果不检点,就有可能使未成年孩子仿效,从而导致未成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一些家长在未成年孩子面前说话很不注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当着孩子面发牢骚,讲怪话,甚至说一些反社会的言论。这种做法很容易在未成年人纯洁的心灵中留下阴影。同时由于未成年人模仿能力极强,因而如果他们遇到同样不顺心的事情,也会象其父母一样发牢骚,讲怪话,说反社会的言论,这样不但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甚至还会培养孩子反社会的心理。久而久之,其子女如果遇到一些重大的问题,这种反社会的心理就会恶性膨胀,从而引起报复社会的犯罪行为。一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行为很不检点。这些过份的行为往往会诱发未成年孩子们的好奇心理。

    有一位十五岁的未成年人强奸幼女,当办案民警问他为什么要实施这种行为时,他回答说看到爸爸妈妈这样做,觉得很有意思,于是自己也就这样做了。由此可见,未成年人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言行。其父母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会听地耳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果有机会,其中一部分人就会效仿。因此作为父母在未成年孩子面前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能发牢骚,更不能陈说反社会的言论,其行为也要掌握分寸,不能过份地亲昵。这样,才可能避免孩子效仿,从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杜绝家庭暴力,多给孩子温暖

    现在尽管大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然而家庭暴力却屡禁不止,甚至还有发展的趋势。据有关人员对部分中学生进行的调查,这部分中学生中挨过打的占90%,经常挨打的占10%,不少未成年人在父母的棍棒下度日,他们丝毫感不到温暖,却觉得十分委屈。因而一些中学生忍受不了这种家庭暴力离家出走,有个别还走上了犯罪道路。为什么存在着这种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暴力现象呢?这主要是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迫切,因此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离自己的要求甚远,于是就信奉“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旧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打才能使孩子改变不良作风,才能使孩子认真学习,才能使孩子争气成才,光宗耀祖。殊不知越打越会使孩子反感,越打越会使孩子难以认真学习,越打越会使孩子不争气,难以成材,甚至会沿着父母要求相反的方向发展,最终还有可能导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家长一定要杜绝家庭暴力现象,要多给孩子温暖。

    四、克服溺爱现象,严格要求子女

    一些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要求不严格,过份地溺受子女,一味的迁就子女。对于子女的需求不问是否合理,统统都给予满足;对于子女的缺点,一律都给予容忍,有的甚至对子女的违法行为还给予庇护。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这种做法,不但不会给子女的成长带来丝毫的好处,相反还会给子女养成一需求,一定要认真地分析,合理的给予支持,不合理的要坚决地拒绝;对于子女的缺点或者违法行为,决不能迁就,更不能庇护,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教育,使之改正。只有这样,才会使子女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才会使子女认识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真正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五、注意批评方法,讲究批评效果

    一些家长严格要求子女,对子女的缺点决不容忍,因此只要发现子女有缺点,既不向子女问明缘由,更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严厉地批评子女,有的甚至还采取讽刺挖苦的方法。由于父母采取这种批评方式,因此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子女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有的则公开顶牛,与父母对着干;有的则听之任之,不予理睬。久而久之,子女的缺点不但没有得到改正,相反还有所发展,甚至有些还因此严重地触犯了刑律。

    这些家长为什么对孩子的批评不注意方式方法呢?这是因为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越是严厉的批评,就越能促使其子女改正缺点错误。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严厉的批评和讽刺挖苦,不但难以唤醒子女的良知,相反却会严重地损害子女的自尊心,一旦子女自尊心受到损害就难免促使其破罐破摔了,这岂不事与愿违吗?所以家长对未成年的子女的批评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父母应根据未成年人的特征,尽量寓批评于鼓励之中,采取委婉含蓄的方式,使子女从父母含蓄的批评中看到父母对自己的亲切关怀,从内心产生一种认同感,从而激发出一种改正自己缺点错误的信心和力量。这样也就可以防止有缺点错误的未成年子女陷进犯罪的深渊。

    六、倾听孩子意见,经常沟通思想

    未成年人尽管思想尚未成熟,但是他们对家庭,甚至对社会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作为未成年人的家长应该经常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意见和看法,与孩子沟通思想,引导孩子对家庭和社会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看法,这样就可防止未成年人不健康思想的萌芽和发展,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然而我们有不少的家长却认为未成年人不懂事,因而对于未成年人子女的意见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更谈不上与未成年的子女沟通思想。正是因为如此,一些未成年人对家长敬而远之,即使对家长有意见也只好隐藏在心里,对社会及一些事物看法就更谈不上与父母沟通了。

    有一位十七岁的未成年人,别人引诱他去参加抢劫犯罪活动,他的思想处于矛盾的状态之中,回到家里,他想把这件事情告诉父亲,求助父亲的帮助。然而看到父亲严肃的面孔,那种不屑与他说话的态度,他胆怯了。第二天他跟着别人参加了抢劫犯罪活动,当场被抓获。可以想象,这位父亲如果经常与孩子沟通思想,这位孩子就会及时地把这件事情告诉父亲,那么这个悲剧就不可能发生。由此可见,父母如果不耐心地倾听未成年子女的意见,不与其沟通思想,那么就难以掌握孩子的思想,而孩子一旦有一念之差,那么就可能带来不利的后果。

    七、掌握孩子情况,及时进行教育

    有些家长对未成年子女不闻不问,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行为情况一概不了解。一旦发现问题感到十分震惊,然而悔之晚矣。

    未成年人阿黄初中毕业后未升高中,在家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于是外出半年未归。在此期间,其父母根本不问其下落,因此对其情况一无所知。一天突然接到某公安机关通知,其子因盗窃与抢劫被刑事拘留,他们后悔不迭。可以想象,阿黄的父母如果过问其子女外出的情况,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工作,也许完全可以防止他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此可见,父母无论对于生活在身边的未成年子女,还是未生活在自己身边的未成年人子女,都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其生活、思想、言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从而使其改正不良行为,预防其踏上犯罪的岐途。

    八、避免家庭矛盾,创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未成年人就难以健康茁壮地成长。而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首先要避免和防止发生矛盾。实践证明,凡是有矛盾的家庭都给未成年人子女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矛盾越深,创伤越大。尤其是那些因为矛盾激化而导致离婚的家庭,给未成年人造成的创伤更大。

    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就是由于家庭环境的破坏或者毁灭而造成的。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是非常值得反思的。因此作为未成年人的父母,必须尽最大的力量克制自己,努力避免和防止家庭矛盾,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关系到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同时也关系到减少和预防犯罪,因此不仅有利于家庭,而且有利于国家、社会。只要未成年人的父母都形成了这种共识,无疑就会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家庭矛盾,未成年人就会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样也就能真正起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了。

    九、肯定子女成绩,鼓励孩子进步

    肯定,是对子女的成绩或者优点表示欣慰、赞赏,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使未成年子女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精神上的鼓励,同时也使其认识自己的成绩、优点,从而发扬光大,在健康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地成长。然而我们一些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只看到未成年人子女的缺点,而看不到未成年人子女的成绩或者优点。由于家长的这种做法,因而使一些未成年人产生一种不服气或者沮丧的心理,有成绩父母看不到,倒不如不做,或者做一些坏事也无妨。这样一来,致使一些未成年人走上了岐途。

    由此观之,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成绩或者优点,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都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充分地给予肯定、表扬,使其始终处于一种受鼓励的状态,这样他们就有可能战胜自身的弱点,不断地发扬成绩和优点。无疑也就达到了预防未成人犯罪的目的。

    十、开展健康活动,陶冶高尚情操

    纵观未成年犯罪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看黄色录相导致犯罪,有的是因为参加淫秽的娱乐活动导致犯罪,有的是因为看一些淫秽的书刊导致犯罪。毫无疑义,这些都属于不健康的活动,正是这些不健康的活动,导致一些未成年人在情操低下。由于这些未成年人情操低下,就难免经不住诱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未成年人为什么会参加这些不健康的活动呢?这固然有社会的原因,但是也不能忽视家庭的因素,一些家庭根本不考虑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他们只管自己潇酒,不管子女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样怎会不导致未成年人参加不健康的活动呢?因此家长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健康的家庭活动,购买一些健康而又富有情趣的录像片让未成年子女欣赏;购买一些通俗易懂,情文并茂的书籍供子女阅读,并经常与子女一块参加体育活动,如下棋、打羽毛球、蓝球、乒乓球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假期携带子女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美好的河山。这样就可以陶治未成年人的高尚情操。有了高尚的情操,未成年人就可以抵制各种不健康因素的诱惑,自然他们与犯罪也就无缘了。

    总之,只要我们从家庭做好了以上方面工作,就有可能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高尚的人,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犯罪。

    (作者单位:云南省龙陵县人民法院)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穆舫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