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法官风采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我身边的“老苏”
——记扎根基层法庭二十五年的基层法官苏启仁
作者:李钦城   发布时间:2015-07-13 08:32:19


    加入大寺法庭后,老法官苏启仁给我印象最深刻,在当地人们都喜欢亲切地喊他老苏,他也喜欢以老苏自居。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身边的“老苏”。

    我认识“老苏”的时间不长,但“老苏”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是一个令我很尊敬的人。他个头不高,头还有点秃,但人显精神、干练。在我们大寺法庭所管辖的大寺、大直、贵台、那蒙四镇,“老苏”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当我们下乡跟当地老百姓拉家常时,他们都会问,“老苏”还在大寺法庭吗,身体是否还好。其实“老苏”的实际年龄并不老,他今年才47岁,只是年复一年的高强度脑力劳动让他的头发都掉了,积劳成疾后的他让岁月在他还年轻的身上留下苍老的痕迹。说句心里话,没有多少人喜欢在基层工作的,但是我们的“老苏”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如一头老黄牛一样深深扎根基层,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曾有所埋怨。就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尊重吗!

    虽然我认识“老苏”时,他已不再审理案件,但是他还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每天早上,当我们这些年轻人踩着时间的点数进入办公楼时,“老苏”已经将办公室打扫干净,埋头工作了。“老苏”头部还有后遗症,如果长时间动脑就会头痛。因此,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打扫卫生、修剪盆栽。  “老苏”虽然不再办案,但仍在负责我们大寺法庭的诉前联调、来访接待、案件归档及立案审查等工作,在工作中依然坚持司法为民、服务当事人的理念,对每一位来访群众,始终热情接待,倾听诉说,释疑解惑,息诉止争。对新类型案件和一些典型案例,也会认真学习、总结、分析,对案情复杂的案件积极思考,并在空闲时传授我他办案的经验。“老苏”非常提携后进,记得我曾经拿过一个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的案件去请教他,请教他如何处理这类相邻纠纷案件,苏副不仅把他多年的办案经验不厌其烦的传授给我,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李,在审理相邻纠纷案件,尤其是房屋或土地的相邻纠纷案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详细认真,最好实地勘察,同时还要尊重历史和当地的习惯,尽量调解。

    说起调解,不得不说“老苏”的一件事。时间是2011年,当时大寺法庭受理了61件不当得利系列案件,每件标的在2000元到至13000元不等,原告是钦州市华驭糖业有限公司,被告是61个运甘蔗的个体司机。由于61个被告人数众多,住所分散,对于案件的送达和审理造成非常大的麻烦。然而“老苏”接到案件后,充分考虑了案件的特殊性,通过向原告说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通过调解解决的好处,取得原告的支持后,在与个别被告进行细致的沟通,做通部分被告的思想工作,并利他们联系到其余的被告,就这样,通过“老苏”努力协调,最后钦州市华驭糖业有限公司与61个被告全部达成调解协议并全部履行。就此一事,“老苏”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案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老苏”常说,调解是诉讼双方当事人维持和睦关系的最好方法。“老苏”在办案过程中也始终将调解贯穿于审判工作的全过程。“老苏”他熟悉法律,也了解当地民情,在办案过程中充分尊重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并善于调动、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特别是当事人所在地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以及有关单位协助他做调解工作,因此他所主办的很多案件,都能解开当事人的思想顾虑,消除对立情绪,从而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老苏”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在生病后仍带病坚持工作。2014年3月,当时还显年轻帅气的“老苏”病倒了,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不能过度用脑,也不能从事审判工作。虽然他已经不能从事他所喜爱并且为之付出了青春和健康的审判工作了,但是他仍不愿离开工作岗位,于是他又重回工作岗位。此时“老苏”的身体虽已不能胜任高强度脑力劳动的审判工作,但他却利用自己多年在法庭,群众基础比较深厚的条件,开展起了诉前联调工作。他根据我们大寺法庭实际情况,建立了固定联络制度,加强法庭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信息沟通,采取集中指导和分散指导、日常指导、参与调解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将本庭辖区各镇发生的民事案件通报给各镇民调组织,使他们及时了解掌握各自辖区民事案件发案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并对辖区内发生的土地承包、宅基地纠纷等群体性纠纷以及恶性事件,要求联络员及时与法庭沟通,争取早发现、早了解、早预防,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正是在老苏的努力下,我们大寺法庭开创了法庭与各镇司法所、综治办、派出所互动联调的工作新局面。

    “老苏”是一个低调谦和、乐于助人的人。刚到大寺法庭时,我还没有消除对于新工作岗位的陌生感。“老苏”也细心的注意到我的情绪。那段时间他经常关心我,并对我说,大寺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你什么都不用怕,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都可以跟我说,我能帮忙的一定会帮忙。“老苏”不仅这样说了,还这样做了,所以我是非常感激他的。在我们大寺法庭的年轻人中,大家都很尊敬他。我们法庭确实远离城市,我们又要常住法庭,业余时间偶有寂寞之感。当我们有这种感觉时,“老苏”都会找我们聊天谈心,消除我们的陌生感。

    “老苏”也是一个细心的人。在我们大寺法庭,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有事找“老苏”。 “老苏”不仅是大寺通,也是法庭内务通。园林管理、水电维修、办公用品,旧卷宗、旧材料,找“老苏”准没错。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对于旧卷宗、旧材料和办公室钥匙,“老苏”都会贴上标签并分类管理。

    “老苏”还是一个廉洁自律的好法官。他甘于清贫,作风正派。二十几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在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的特殊环境里,虽然面临种种诱惑,但“老苏”都能耐得清贫,抵得住诱惑,秉公办案,从不向当事人伸手,不以权谋私。至今“老苏”一家三口仍居住在法庭仅六、七十平米的宿舍里。

    日子过的虽然清贫,但“老苏” 一家三口却相亲相爱、家庭和睦、其乐融融。正所谓铁汉自有柔情啊,同志们,估计你们是很难看到“老苏”柔情的一面的。只要是在大寺生活的人都知道,只要不下雨,下班吃完晚饭后,“老苏”都会骑着他们家唯一的交通工具——电动车,搭着“老苏”的爱人和儿子出去兜风、逛街和购物,那和睦的样子真实羡煞旁人啊。我想,正是由于“老苏”家庭的和睦,方才铸就一个甘于清贫,兢兢业业扎根基层的好法官吧。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