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年轻法官路漫漫
作者:丁鑫   发布时间:2014-02-25 14:46:55


    1957年的一部黑白法律电影,通过一个刑事案件的庭审过程,让我们从巧妙的剧情布局和风趣幽默的台词中充分感受到英美法系国家的对抗式庭审和判例法制度的优越性,直至今天依然大放异彩!作为一名年轻法官,结合基层法院的工作实际,《控方证人》给我带来了一下几点思考。

    热情激发斗志

    电影的核心人物之一是辩护律师韦菲爵士,刚刚做完心脏手术且年迈苍老。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优秀的辩护技巧和逻辑推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以“拼命十三郎”的精神为当事人辩护,甚至不惜在开庭过程中定时吃药来控制血压。

    相比之下,我自惭形秽。刚进入泰宁法院工作时,我抱怨基层法院工资太低,而工作又辛苦,成长的空间小等,而造成这种消极态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和斗志。因此,我们应当以法律工作为傲,并把它作为人生事业来奋斗,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中立实现平等

    初到法院立案庭看到取保候审的被告人时,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这可能根源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一个人一旦被公安机关抓起来了,那就肯定是罪犯,是坏人,人人得而诛之。

    但是,电影中的被告人沃尔从始至终都得到了平等对待。庭审过程中,在聪慧法官的居中裁判下,也真正做到了控辩双方的平等,这无疑是法治化国家应当具备的要素。在我幼稚的眼光看来,我国目前大多数刑事审判过程就是检察官宣读起诉书,而辩方没说几句就定罪量刑了。何时,我们能够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被告人,给他们一个真正平等说话的机会呢?

    公正走向法治

    极具中国特色的调解制度相比英美法系国家而言尤其自身的优越性。在调解优先的大环境下,基层法院和法官为了提升调解率,有时难免会牺牲一方当事人利益以达成调解协议,这难道不是对公正的亵渎吗?希望年轻的我们在今后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中摒弃这样的亵渎,实现司法公正!

    最后,引用韦菲爵士在影片结尾的一句台词:“正义的天平也许偶有偏差,但终将回归正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任编辑: 陈文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