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法庭有大作为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创新法庭建设纪实 作者:韦熙宁 发布时间:2013-08-30 10:08:26
2013年8月5日,广西全区人民法庭创新管理工作会议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召开。最高法专委杜万华等领导实地视察了融水人民法庭,对融水法庭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杜万华指出,人民法庭是“基层中的基层、基础中的基础”,是联系司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力量。最高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民法庭工作,如果人民法庭工作做不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的建设就不能落到实处。小法庭要有大作为,各级法院一定加强法庭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司法保障服务。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结合基层司法工作的特点,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打牢基层法庭基础,大力加强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司法在解决矛盾纠纷过程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动作用,积极推动建立和谐农村社会管理新体系,促进基层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谱写了一曲“小法庭有大作为”的新篇章。 硬件建设提升小法庭之基础功能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现设有融水、四荣、大浪、汪洞四个派出人民法庭,管辖全县 20个乡镇的民商事案件。平均每个法庭辖管5个乡镇,辖区线长面广、人居分散、交通落后,部分乡镇距离县城达120-140多公里,即使距离法庭亦有六、七十公里。客观环境造成群众诉讼不便,也给法院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2012年,融水法院从辖区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大对基层人民法庭的硬件投入,改善基层的办案办公条件,全面提升法庭科技化、信息化水平。积极开展以监控室、警务室、电子图书室、视频会议室、信访接待室、立案接待室 “六室”为物质载体,“人民法庭数字化”为目标的“六室一化”工程建设。同时在四个法庭全面开启“亮窗”行动,在人民法庭推行诉讼引导、立案审查、咨询解答、诉前调解、等“一站式”便民服务,依托信息化管理将人民法庭的立案室打造成为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技化、信息化的“五化”便民服务之窗。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2013年6月4日,融水法庭维权热线接到韦某的电话,说她与老家在融水县永乐乡的丈夫廖某感情破裂,想起诉离婚,但因自己是南宁人,又一直在外地务工,经济状况也不佳,也不方便请假,想咨询有什么办法可以不需要亲自前往融水办理立案手续?融水法庭考虑到如果仅为办理立案手续让当事人千里迢迢两地奔波,费时费力,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当即决定启用妇女维权“绿色通道”,在法庭视频会议室通过视频语音系统,由立案室法官对在外务工的韦某进行远程立案的网络调查与接待,指导韦某履行完相关立案手续后,再由当事人通过特快专递将材料邮寄至融水法庭,同时将案件受理费汇至融水法院账户。立案法官仅仅利用17分32秒的时间快速为韦某办理了立案手续。 目前,融水法院四个人民法庭已成功实现四级联网,并配置了自行研发的人民法庭专用审判管理系统、视频语音系统、安检监控系统、电子签章系统四大装备,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实现人民法庭网上办案、网上办公。2013年初,柳州中院通过融水法庭视频会议室的视频语音系统顺利进行远程视频接访活动,全院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也首次通过视频顺利召开。融水法院通过视频语音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立案、远程调解,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开创了广西法院系统之先河。 人才建设绽放小法庭之青春活力 基层司法工作,基础是保障,人才是关键,只有把那些有才华有理想、愿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同志放到法庭去,发挥人才作用,才能把法庭建设工作不断推上新的台阶。近年来,融水法院不仅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夯实法庭基础,而且十分注重法庭人才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意识地将有才有为的优秀青年法官充实到法庭,委以重任,为他们施展才华、历练意志提供广阔的舞台。 四荣法庭副庭长黄托和汪洞法庭副庭长何文斌都是2007年大学毕业进入到法院工作,先后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呆过,业务能力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突出,是年轻法官中的佼佼者。2012年该院大胆任用,把他们分别放到四荣法庭和汪洞法庭担任副庭长,主持全面工作。他们两人都曾有机会离开融水,到大城市到更好的单位去工作,但是他们都放弃了。“到法院工作几年,走村进寨办案,普法宣传,深刻感受到这里的山区群众对法律是多么的需求,司法为民不只是一句口号,深入贯彻群众路线需要我们的实际行动。”何文斌说。作为一名原籍江西的选调生,如今在融水法院工作已经6年了,在这几年中,他几乎都是在基层工作,他克服了生活习惯和语言的障碍,扎根在基层。他扎实勤恳的工作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目前,融水法院四个法庭基本上都是年轻的法官,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融水法庭年轻法官刘彦灵深有感慨地说:“我爱法官这份职业,虽然有时苦点累点,但它能够让我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接触到社会的千姿百态,带给我生命承受不了但又必须勇敢面对的东西,督促我把每一件案子办好。”她的微笑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就是这样的一群年轻人给法庭带来了新的跨越,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忠诚的为民情怀,积极有为的创新精神活跃在广阔的基层舞台上。 法庭温馨彰示小法庭之爱民情怀 融水法庭以“五心”精神塑造法庭之魂。“一颗忠心、一颗民心、一颗公心、一颗廉心、一颗爱心”是融水人民法庭在“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出“仁爱之心”,并将这“五心”理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去年以来案件审理调解率达到79%,自动履行率63%。法庭各项工作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成为全区人民法庭创新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级妇儿维权岗先进集体。 走近融水法庭,厚重庄严的建筑外表,体现了法庭的威严,走进法庭,立案服务厅、“妇儿维权岗”工作室、申诉接待室、调解室……布置装饰,别出心裁,五步一抬头,“累了请您歇歇脚,渴了请您喝杯水”、“退一步海阔天空”、“心平气和”、“以和为贵”等以形象生动图画为背景的温馨提示语,处处体现了温馨司法人文关怀,公正和谐的司法理念。 调解室里摆放着茶几、沙发、鲜花、玩具、糖果、书籍和电视,一盆一米多高的向日葵塑料花在墙角静静地“绽放”。有时当事人怒气冲冲地走进法庭后,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气息慢慢平和。这时法官们并不急着开庭,而是一面请坐、喝茶,一面聊天。聊着聊着就把他们的事情解决了。如果有人来打官司,他们先根据案情和当事人的情况与之聊天,播放他们创作的文艺小品节目,有的人聊着聊着就被感动了,打消了打官司的念头;有的看着看着,主动达成了调解协议。有时开庭到一半,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法官就把他们带到调解室,慢慢安抚,消除情绪,再加上法理并重的劝说,往往很容易使双方达成和解。 2013年 4月的一天,融水法庭开庭审理的一起抚养权纠纷案。 “希望法律能够保护我,希望法官能够依法公正地审理案件,把我的儿子判给我……”法庭上,一脸憔悴、拖着疲倦的身子的阿梅用本民族语言激动地倾诉着自己的情愫。而她的对面,一名中年男子坐在被告席上,将头转向一边,看也不看昔日的妻子一眼。 残疾姑娘阿梅生下儿子几个月,由于跟孩子的父亲阿成性格不合,阿成居然抱着儿子离家四年。四年,枕边的泪水洒满了阿梅对儿子的无限思念。今年3月她起诉到法院。这件事已经成为她与孩子父亲两个家族关注的焦点,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当日,原告、被告双方的众多亲属把融水法庭围了个严严实实。有人晃动着身体向里面张望,有人聚在一起小声地议论……法庭内外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主审法官是融水法庭庭长李丹联。“头一次看到为了这么小的孩子,两家亲属之间闹这么大阵势。”她说。她用熟练的当地民族语言与原、被告双方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双方依然情绪激动,互不相让。见此情景,李庭长决定休庭,把他们带到调解室。 其实,李丹联在此案开庭前已做了大量调解的工作。为了让阿梅见到儿子,李丹联曾多次与阿成深谈,最后李丹联义正词严地对阿成发出训诫,限他带儿子到法庭让阿梅看到儿子。因为有共同的民族语言的交流,再加庭长深入细致的法律解释,阿成被李丹联的威严震慑住了,按约开庭时间带着儿子来看妈妈。 在调解室里,日思夜想的儿子被阿梅抱在怀里,晶莹的泪水顺着她的脸颊长流。看到孩子健康可爱,阿梅放心了。气氛慢慢缓和,最后她接受了李丹联的劝说,同意放弃了抚养权,让孩子继续在他已经熟悉了的坏境中成长;阿成也表示今后将按时把孩子带给她看望…… 今年8月23日,广西高院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院长罗殿龙莅临融水检查指导工作,亲临融水法庭,感受“五心 ”服务。 罗殿龙在法庭诉讼服务大厅、诉前纠纷化解室、申诉信访接待室以及妇女儿童维权岗工作室边参观边询问,详细了解法庭具体便民措施、纠纷化解情况,对近年来融水法庭各项工作给予了很高肯定。同时还对人民法庭如何围绕司法公正、便民利民做好文章提出了一些好建议。并欣然提笔为融水法庭作了“建一流法庭、创一流业绩、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的题词。对基层人民法庭的建设与发展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驻村法官多方联手共筑“和谐梦” 2012年,融水法院在县委的领导下,全面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和创建“无诉社区、村屯”的活动。分别在四荣乡荣塘村等8个试点村挂牌成立“驻村法官工作室”。与村民委、司法所、派出所共筑基层乡村“和谐梦”。 驻村法官发挥能动司法、巡回审判、田间地头调解的工作优势,把和谐司法的理念延伸到辖区内每一个乡镇村屯,开展便民诉讼服务,基层司法更贴近民生,使山区群众不出村或者不出乡就能将矛盾解决。 “小法庭”让农民在村里“打官司”。“‘小法庭’一开,双方的火气立刻消了一半,都是乡里乡亲,谁也架不住熟人磨嘴皮,诉调对接联动,终于化解了矛盾。”大浪乡上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韦日文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生产队落实责任山,大浪乡上里村的韦南(化名)与韦西(化名)两叔侄共得“风流坳 ”一片杉木林,韦南的在上边,韦西的在下面。去年9月,韦南要起新房,间伐杉木林时,遭到韦西的阻止,双方为界线中间的三蔸杉木闹起纠纷,村委干部多次调解未果。10月,两叔侄再次发生争吵,险些动粗。韦日文得知消息后,和村委干部、驻村法官赶到事发地点,其他的“和事佬”、村民代表也纷纷赶到现场,搭起“小法庭”,开展调解工作。经过3个多小时的反复劝说,最终两叔侄达成协议,双方握手言和。“驻村法官工作室”,充分发挥人民法庭面向基层、贴近农村、贴近群众、定纷止争的前沿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平安和谐。 新安村有16个自然屯,839户3779人,矛盾纠纷主要是林地纠纷,以前村委干部处理纠纷时群众往往不理解,出力不讨好。2012年6月7日,驻村法官李茂才到新安村沟滩屯成功调解了两起山林纠纷,使双方当事人多年的积怨终于化解,达成协议。新安村村委主任黄小飞说:“有法官参与调解,群众对达成的协议更易于接受” 。 2012年,融水法院驻村法官协助村民委、司法所调解各类纠纷127件,调解成功119件,调解率达93.7%,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途径,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司法诉求。乡亲们常说,法官和老百姓交心,感觉就像自家人,法官的话我们听。调解成功率提高了,矛盾激化、反复的少了;找法官和基层调解的多了,缠诉、到处上访的少了。 小法庭大作为。融水法院人民法庭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辖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未来,将继续以坚定的步伐向着“建一流法庭,创一流业绩,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的目标迈进,力争再上新台阶! 单位: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07725938911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