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党政> 各地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年终专稿:从社会道德危机看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作者:长水   发布时间:2011-12-30 15:44:06


    2011年,中国社会热点事件喧嚣不断,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药家鑫案和小悦悦事件。

    一个是男青年驾车肇事之后又补上八刀,致受害人命丧黄泉,一个是两岁幼童被汽车碾轧后十三名旁观者见死不救;一个是冷酷无情的故事,一个是冷漠麻木的故事;一个躁动在上半年,一个发生在下半年。因此,有人戏谑2011年是中国的“道德沦丧年”。

    于是人们频频发问: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道德沦落?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更有甚者问:我们的国家怎么了?而更多的人,则开始或更加迷茫于道德与法治之间。

    要完满地回答这些问题,笔者以为,应该首先探寻发生惨剧的根本原因。

    先来分析药家鑫事件。在撞人之后,药家鑫为何疯狂起来?为何不积极救人,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反而置人于死地?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怕农村人难缠。

    那么,到底有什么“难缠”的呢?把人整死就不“难缠”了吗?我们知道,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交通事故赔偿事宜的规定,对于致伤,肇事者不但要负责医疗等费用,还要负责受害人的“后半生”;对于致死,肇事者不但要承担丧葬等费用,还要负责被抚养人的费用。而致伤赔偿责任,往往都高于致死赔偿责任。民间据此流行这么一句话:撞死一个几十万,撞伤一个无底洞。看来,怕“难缠”,就是怕承担更大的责任。权衡之间,药家鑫毅然选择了“相对较少”的责任。这正是他杀人邪念的缘起。邪念一起,道德不再。

    其次,对于小悦悦事件,它起始于交通肇事,终止于道德讨论。碾轧小悦悦的司机,或许真的不知道自己肇事,但人们更愿意相信,他是想要逃脱责任。与药家鑫不同的是,他选择了直接逃逸,给你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真正的“佛山无影脚”。而对于那些路人,那些旁观者,他们为何见死不救?据某知名网站的调查,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是:怕麻烦惹上身,送进医院害怕无力垫付高昂的医疗费用。见死相救应该是第一道义,无论怎样的解释,都是变相推脱责任——推脱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广大民众看来,无论肇事者的逃避责任,还是旁观者的推脱责任,都意味着道德的沦落。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害怕责任?答案是:中国人无力承担责任。交通肇事的司机无力承担责任,选择了逃逸或直接置人于死地;路人和旁观者无力承担责任,选择了冷漠和麻木不仁;父母无力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选择了让年幼的他们辍学在家;善良的母亲无力承担抚养弱智女儿的责任,选择了亲手杀死自己的骨肉;年轻夫妻无力承担生儿育女的责任,选择了维持一个“丁克家庭”……

    但这些责任,完全都该由个体来承担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国家责任的不足,看到了社会保障的薄弱。没有国家提供的充分的社会保障,个体便不堪一击。马马虎虎过日子倒还可以,一旦遭遇什么天灾人祸或者其他不幸,就会被迫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存和宝贵的生命。泥菩萨过河,自身尚且难保,还谈什么责任、仁义、道德?而这,正是道德沦落的根本原因,也是上述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我国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西方著名哲学家马斯洛说:生存和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然后才是社会参与和自我完善。同样,马克思主义也认为: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统一体。社会保障正是要给广大民众,尤其是生活困难者和其他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基本的生存安全。

    但是,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建设状况却不容乐观。与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与亚太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财政投入力度不够,基本覆盖面较为狭隘,城乡二元化特征显著,具体落实时差强人意。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可以说“超英赶美”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然而却有着“国富民弱”的特点,广大人民依然生活在贫困的边缘,基本的生存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病人吃不起药,孩子上不起学,工人失不起业,老人养不起老,年轻人“生不起娃”……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社会保障,说到底是国家财富的再分配。财富分配不均,必将导致贫富差距。中国的贫富差距,早已超越国际警戒线的安全范围。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应该从社会财富再分配入手。国家应该发力,从宏观着眼,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保证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社会保障,加强社会救济,扩大社会福利,落实优抚安置,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公平、全面的社会保障体制。

    中国唯有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民族凝聚力才能更强,社会道德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所保障,国富民强的伟大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然后,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幕幕惨剧才不会继续上演。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