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碰撞
作者:伍海琼 发布时间:2012-10-11 11:42:06
近几年出现的热点新闻像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月月事件等,常令我思考一些关于道德与法律的问题,放假期间正好有时间让自己静下心来梳理这些思路,浅谈一下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碰撞。
有一句话形容得好,“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它们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之永恒主题与难解之谜。因为道德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而法律则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 南京的彭宇案对于关心网络的大多数人来讲并不陌生。曾经引起无数轰动的南京彭宇案,虽然过去了许久,但是其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关于法律与道德的讨论,可谓影响深远。南京彭宇案之所有如此影响,主要是因为法官的一个判决,让许多想见义勇为、出手相助他人的人望而生畏,从而折射出了法律与道德间的联系和矛盾。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南京彭宇案: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南京彭宇案本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案件,但却三次开庭,足见其判决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多么地大。但最终的判决结果却让大多数大跌眼镜,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彭宇案的一审判决是,“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二审判决虽然和解结案,但是彭宇终究还是掏出了真金白银进行赔偿。这样的一个结果,不仅仅在当时当地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其他地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从彭宇案的判决出来以后,拒扶老人、不敢见义勇为而导致老人一命呜呼的报道时有发生,使得人们开始质疑现今社会道德水平,质疑我们的道德水平是否退步了? 这样的一个结果,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社会道德的水平退步了,而应该说是道德开始冲击法律底线,反过来,法律也在冲击着道德的底线。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化,已开始彰显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矛盾。 人们常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几成通说,从而可以看出法律和道德是密切联系的。一直以来,法律都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在立法上,对一些重要的道德要求、原则予以确认,用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此外,通过法律的实施,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使社会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反过来,道德又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这主要表现在:法律规范必须要有道德作为价值基础,道德的状况制约着立法的发展,道德对法的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道德在特定领域弥补着法律调整的不足。 不可置否,法律与道德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两者也有一定区别。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道德必须与法律相分开来,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对人群来说,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道德不具备法律的能力。有的话就只能是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法律结合而成为最终形态——法律。那也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了。或者是个人的坚定的道德品质,也许勉强可看作最好的阵地。 正是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也有区别,所以,近几年来,随着南京彭宇案和其他地方类似的事件,可以看出,法律与道德又是有矛盾的,如何利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促使法律和道德的和谐统一,成为了现今立法的一大趋势。就拿南京彭宇案来讲,事件的真实情况我们无法考究,但就其判决而言,在法律层面上我们却可以努力许多。从这样一个案件,暂且不论谁是谁非,但是彭宇的判决结果已经使得人们有了一种潜意识:好心帮助别人却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做好事反而受罪。这样一来,人们的观念就会在变,开始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伸出援助之手也不犯法,久而久之,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就发生了变化。这在表面上看,看起来是人性在变得冷漠,其实不然,而是反应了了法律在道德上的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法律对人们道德观念是有很深的引导作用的。 要减少类似彭宇案的出现,让热心助人、见义勇为的道德之花盛开,我们的法律就应该不断完善,不要在道德的缺口上出现漏洞,造成社会风气的误导。就南京彭宇案而言,其实可以利用法律层面遏制其影响的。比如说,在某一特定领域的诉讼权利、举证责任、诉讼诬陷等上有规定,老太可能就告不成彭宇;另外,法律完善对热心助人、见义勇为的人的奖励机制,可以引导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 南京彭宇案,在社会道德与法律的长流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其造成的深远影响,却一针见血的折射出了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以及矛盾所在。俗话说“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道德,也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法律”,如何让法律与道德更好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已经成了现今立法的一个趋势,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法治治国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