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是提升政府公信力
作者:吴守祥 发布时间:2011-08-15 15:14:31
去年以来,虽然未发生类似贵州“瓮安事件”、广元柑橘事件、杭州飙车撞人事件、成品油提价事件、湖北“石首事件”那样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但我国特定发展阶段的“维稳”压力和社会管理,其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举世罕有,史无前例。现阶段群体性事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微博异军突起,新兴媒体改变群体性事件动员结构的这个趋向更加明显。如何从现实的重重挑战中突围,实现社会管理与经济快速增长协调,开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境界?温家宝总理日前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笔者以为,首先是要提升政府的政府公信力,让底层民众重拾信心,恢复社会信任感,这是政府合法执政、依法行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唯此,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信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导向性、全局性作用,不得不承认,目前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近来一些公共性事件中的舆论反应和一些舆情机构的调查都证明了这一点。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第三,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事件、社会公共事件屡屡轮番地消耗着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每每“事”起,民众几乎众口一词地普遍质疑当地政府对事因的判断、解释;民众和政府各执一词;社会舆论“一边倒”,引导着事件发酵升级;“事”发后,当地政府缺乏可供应急使用的信用资源,面对民众,显露出无能、无威望、不服众的窘态,出现管治危机。瓮安事件、孟连事件、石首事件概莫能外。“钱云会意外死亡”事件发生后,舆论质疑声浪之高、言辞之激烈,缠绵时间之久,为近年罕见。它警示:必须尽快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提升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各地方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是目前社会的主要关系,因此政府与民众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尽管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要促进社会长治久安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一矛盾。一要“透明”,即实现政务公开,满足民众知情权,接受民众监督、媒体监督和司法监督,重大决策依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决定的路径。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国公权力行使的开放度越来越高,政府更加注重对公众意愿、诉求的回应;公众民主参与的热情高涨、渠道不断增多,这些都为中国不断稳步发展民主法治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已经确保向公众提供信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各地相继引入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行政机关不断推进公开透明制度和加强对社会舆情的关注,到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推动公开广纳言论,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正在改变简单地将公众作为被管理对象的理念与做法,逐步将获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合作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更加自信地和开放的心态应对各类事件、面对广大公众。二要“尽责”, 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要努力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三要 “依法”,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讲不讲诚信,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法律责任机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 “维稳”是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因社会秩序混乱和社会冲突引发广泛的社会不满,进而演化为“街头政治”。社会学功能学派大师帕森斯认为,一个社会只有拥有四个基本功能,才能维持其秩序和稳定:社会体系能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能因应环境变化做出调整,借以适应;能求同存异,将社会不同的部分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能调解、舒缓社会张力、控制越轨、维持模式。在这四个基本功能中,帕森斯尤其强调社会整合功能,他认为正是社会成员认同,且共同遵守的共享价值观成为社会凝聚力,才能将社会成员“粘合”在一起。如果过多的人拒绝社会共享价值观,社会稳定将会崩溃。在当前,“整合”最主要的就是协调社会关系。应为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通畅的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建立广泛的、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对话的机制;对于社会矛盾不以极端对抗的方式加以处理,而应采用对话、协商、妥协的方式寻求共识;以法制和公正的社会政策平衡怨恨。笔者认为现在群体性事件已进入易发、高发的危险时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但主观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但国内因素是主要的;既有群众的原因,也有干部的原因,但干部的原因是主要的。 温家宝总理在与部分上访代表座谈时曾说,人民满意不满意,是判断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因此,重塑和提升政府公信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人民意志,人民赋予政府权力,政府必须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决定政府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归根到底是要塑造人民作主的政府、人民满意的政府、经得起人民问责的政府。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人民法院)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