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刑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以贷款广告为诱饵 俩村民实施电话诈骗获刑
发布时间:2014-08-22 10:13:25


    本网讯(李信梅 廖文菡)  村民效仿同乡“致富”,到外地张贴贷款广告,以收取利息、风险评估费、保险费和红包等方式实施电话诈骗。近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曹九大、曹和清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3000元。

    仿效同乡“致富” 组团自驾贴广告

    2013年7月,湖南省双峰县杏子铺镇合亿村年过四十、无业在家的村民曹和清在村里茶馆打牌时,听闻同乡通过张贴贷款广告、打电话骗钱的方式,轻松赚大钱,又建房又买车,便邀约“有经验”的老乡万某和曹某某一同出去张贴广告骗钱。带着印制的450份贷款广告单和推杆、推滚、胶水等张贴工具,他们租车自驾先后来到重庆长寿、涪陵,四川广安、德阳、遂宁和湖南常德、益阳等地张贴广告,广告制作费、租车费及沿途过路费、油费、住宿、吃饭等费用均统一开支,由三人平摊。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先找宾馆住宿,然后深夜或凌晨到路边、巷道等隐蔽处张贴广告。他们印制的广告单长约70cm,宽约60cm ,红底白字,“平安贷款、手机号”和“无担保、无抵押、当天放款”等大小字样赫然醒目。为防止贷款广告被清除,有的广告单上还印有“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标语。

    同村的曹九大本是一名货车司机,见同村王某通过张贴贷款广告和电话诈骗找了钱修了房,自己也蠢蠢欲动、跃跃一试。2013年10月,在曹九大的邀约下,曹和清、张某某、曹九大一行三人印制了600份广告,同样是租车组团自驾,先后来到湖北恩施、重庆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和四川达州等地张贴。他们相互约定,贷款人打广告单上谁的电话,就由谁负责诈骗,骗的钱自己得,不拿出来分。

    家中坐等贷款人“上钩” 夫妻合伙诈骗

    在外地张贴完广告后,他们便回到家中等接贷款人的电话。为骗取贷款人的信任,他们谎称自己是平安贷款公司某地办事处的业务员,以50万元以下贷款无需担保、无需抵押和当天放款为诱饵,实施诈骗。他们还故弄玄虚地要求贷款人提供姓名、身份证和户口本等信息,报总公司审核信用记录。随后,谎称公司同意放款,但贷款前需按月利息的2%先交一季度的利息,待贷款人将利息打入指定银行账户后,他们又提出按贷款金额的10%和5%收取评估金和购买保险。当贷款人发现上当受骗提出退款时,他们便谎称公司月底30号统一退款。之后便销声匿迹、失去联系。

    他们在外地张贴贷款广告时,妻子们就在家接电话。其中,曹九大家里5部双卡双待电话,8张电话卡。他在外张贴无抵押贷款广告,其妻罗某某就在家接电话。除了丈夫的言传身教,她也从同乡那里道听途说地学会了接电话“讲业务”。

    在曹九大诈骗被害人蒋某的过程中,他让曹和清帮忙打电话“讲业务”, 成功骗取了蒋某信任,诈骗蒋某缴纳评估金、保险金等费用4万余元。事后,曹和清从曹九大处分得赃款3000元。

    商店便民POS机成套现工具

    曹和清、曹九大用于诈骗的手机卡、银行卡的户主均不是本人,都是向他人购买,通过同乡邻村一家商店的POS机刷卡套现。安装POS本是为了方便村民刷卡消费,但却成了曹九大、曹和清等电话诈骗分子套现赃款的便利工具。明知曹九大、曹和清等人从事电话诈骗,且银行规定刷卡取现每笔限额1000元,每天限额5万元,店主仍然为了赚得每刷卡1000元收取4-5元的手续费,不惜违法犯罪,帮助曹某等人套现。

    作案2个月后被抓获

    2013年10月27日,曹和清、曹九大在重庆市彭水县一宾馆内被重庆市涪陵区公安局抓获。案发后,曹和清、曹九大退出全部犯罪所得赃款,由公安机关发还被害人。

    法院审理查明,2013年7月至8月,曹九大、曹和清共谋诈骗后,先后在重庆涪陵、黔江等地进行诈骗。其中,曹和清个人诈骗1次,共同诈骗1次,诈骗金额54850元,曹九大个人诈骗2次,共同诈骗1次,诈骗金额52200元。事后,曹九大、曹和清各获得赃款49200元、16600元。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曹九大、曹和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案发后,二被告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可以从轻处罚;退出全部犯罪所得赃款,已均发还被害人,可以酌情从轻处罚。被告人曹九大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被告人曹和清在共同犯罪中是起次要作用,系从犯,应当从轻处罚。对辩护人提出被告人曹和清认罪态度好,退出全部犯罪所得赃款,系从犯,建议对其从轻处罚的辩护意见,法院予以采纳,遂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法官提醒:

    急于用钱的市民、微型小企业主需要办理贷款一定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资金,不可轻信陌生电话、短信、小广告,以免上当受骗,切忌有“天上掉馅饼”的幻想。对方如果急着要借款人先行支付利息费等费用,那就应该引起警惕。若“发放贷款的联系人”始终不愿与借款人面谈,均采用电话、QQ、微信等联系方式,这是在正规贷款程序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通过贷款公司贷款,还应当实地查看该公司办公地点和查询该公司工商注册资料。



责任编辑: 吕东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