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力加哈尔·木沙:默默奉献在窗口
作者:苏昊 发布时间:2014-07-10 08:54:25
古力加哈尔·木沙 新疆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的女法官古力加哈尔·木沙,在民语系立案窗口前一拨接一拨地接待着群众,虽然有椅子,但她更喜欢站着跟群众交流和收递材料。“站着说话大家都听得更清楚,也感觉更亲切。”古力加哈尔很有经验地说。 但在7年前,古力加哈尔刚从刑事审判庭调整到立案窗口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样多的经验。 从刑事审判骨干到窗口新兵 “做刑事审判工作感觉比较安静。”也许是立案窗口环境太吵杂的缘故,当问起古力加哈尔刑庭和立案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她笑着说。 1987年7月,新疆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古力加哈尔·木沙进入新疆高院工作,之后就一直在和刑事案件打交道,她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给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1年,她调整到立案一庭负责窗口接待工作,成了一名立案窗口的新兵。 初来立案一庭工作,古力加哈尔觉得窗口工作多为程序性的审查工作,对于她这样在审判岗位工作多年的法官来说,应当是轻车熟路,简单轻松。 “不好意思,我去问一下我们领导”、“不好意思,请您留下联系方式,我问清楚了再给您回电话。”回忆起刚到窗口的前两个月,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古力加哈尔还真有些招架不住,一句句的“不好意思”,逼着她重新拾起立案信访法律书籍,恶补立案方面的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庭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下,没过多久,古力加哈尔就开始独当一面。 话都说在了立案窗口上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很多来访群众对新法不了解,由此产生的矛盾也给立案窗口的法官们增加了不少工作难度。 2013年冬天,一名信访当事人不知从哪儿听说了古力加哈尔丈夫去世的消息,便使用恶毒的语言添油加醋,对古力加哈尔进行辱骂。窗口前的古力加哈尔尽管已是眼泪打转、浑身颤抖,但是仍然坚持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向当事人释明法律相关规定。 “你不解决,困难不会自己跑掉。”古力加哈尔说。除了办理立案手续,她的大量工作就是答疑释惑。除了每周三和周五下午要往返于乌市两级法院调取案件卷宗外,古力加哈尔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留在了立案接待窗口上。面对一天近百位来访群众,古力加哈尔有时忙得水都顾不上喝。 在古力加哈尔的手头边,有一沓关于申请再审立案的法律规定,这是她专门为民语系立案窗口整理打印的。“有时候说了半天当事人都不理会,我想,用法律具体规定来解答当事人的问题,他们会更信服。” 窗口上“能说会道”的古力加哈尔其实私下里话儿并不多,熟悉她的同事们都说,她把要说的话都说在了自己的窗口上了。 把老百姓当自家人 2012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名叫热孜万古丽的当事人来到古力加哈尔的窗口办理立案手续。当得知热孜万古丽的家远在库车,生活条件又比较困难后,古力加哈尔帮她复印好文书材料,将立案事宜办理妥当,便让热孜万古丽回家等信儿。 没想到的是,当天下班后,古力加哈尔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热孜万古丽。一问才知道:热孜万古丽从法院出来后,便开始联系乌鲁木齐的亲戚想寻个住处,但一直联系不上,身上的钱也几乎花光,晚饭都没钱吃,更不要说住了。 “当时外面将近零下二十度,她就穿了个短夹克,冻得说话牙齿都颤的呢。”善良的古力加哈尔二话没说,就将热孜万古丽带回自己家中。看到妈妈从外面带回个陌生人,小女儿跑进厨房向妈妈表示“抗议”,古力加哈尔一边忙活着煮奶茶,一边严厉的给女儿说:“你什么都不要说,回自己房间去。” 喝着温热的奶茶,热孜万古丽终于暖了过来。第二天一早,热孜万古丽的亲戚终于联系上了,古力加哈尔找出几件家人的毛衣连同100元钱交给热孜万古丽,将她送到亲戚家中。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把老百姓当作自己家的人,窗口服务工作就一定能搞好。”古力加哈尔说。 窗口工作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大事,但却是法院工作的“脸面”、是司法工作前沿,也是人民群众接触、了解法院的第一道门槛。古力加哈尔就是从这些平凡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排民忧、解民难、办实事,让百姓放心,让群众满意,在平凡的窗口,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梦想…… 责任编辑:
刘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