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执行路
作者:云南省丘北县人民法院执行局 甘华隽 发布时间:2013-08-02 16:06:57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八一”建军节,算起来,我从部队转业到法院从事执行工作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当初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也已变成了年过不惑的中年人。青春虽已不在,但岁月的积淀让人更加从容和淡定。 刚进法院,我就被分配在执行庭工作。庭里有老毕、老季、老杨三位老同志,我便叫他们毕老师、季老师、杨老师。每天上班,三位老师都是最早来到办公室,先打扫好卫生,然后把热水壶灌满。特别是到了冬天,天刚蒙蒙亮,几位老师的身影就已经活跃在办公楼里了。那时候的我,为了表现勤快,定着时钟,争取赶在几位老师前面去打扫卫生。可好多时候一松懈,又让他们赶在前面了。几位老师笑着打趣我:“小甘,昨天是不是休息晚了?早上怎么爬不起来啦?”我不好意思地回答:“昨天外出执行案件,回来时间太晚,所以睡过了。 可是,昨天的执行,他们不也是一起去了吗。那时候法院条件差,我们外出办案都是“11路公交车”往返,这些老同志和我们年轻人一样翻山越岭,有时候还要背着充作执行款的粮食走上十几里山路,没见他们耍过老资格,也没听他们喊过一声累。看着几位老师神采飞扬的工作状态,我心里又是惭愧又是佩服。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哪来这么大劲头呢。时间长了,逐渐得知,几位老师都是部队转业干部,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也被他们带到法院工作中了。从此,我还是抢着和他们打扫卫生,可总还是抢不过。再后来又来了些年轻人争着打扫卫生,我就索性只管办案了。 老同志们不仅起得早,还能坐得住。办案之余,他们总是静心翻阅案件和法律文书,有时候跟我讲一些办案的心得体会,那种淡定自如,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那时候法院干部的学历普遍不高,法律科班生更是凤毛麟角。学习对他们这些军转干部来说,是工作之余的必修课。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法律书籍,他们每年都把《司法文件选》装订成册,作为办案的必备工具书,在办公室学,在家里也读,外出办案更是随身携带。由于翻得勤,书的封皮都磨烂了,边角也磨毛了,他们就用透明胶布把封面粘牢后继续使用。受他们的影响,我也习惯把《司法文件选》装订成册,工作之余常常拿出来翻看,二十年下来已经有了满满的一大抽屉。伴随着这些“法律汇编”,我也从法律的门外汉变成了一名司法为民的执行法官。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老毕他们几位老同志已经退休,执行庭也改为执行局,新的同事来了一拨又一拨,唯独有我一直还在执行局坚守。慢慢地,同事对我的称呼已经从“小甘”到“老甘”,再到“甘叔”了,我也真正成为了一位老同志。然而,几十年来的早起仍然是我的习惯,因为我也曾经是一名军人。我也习惯了在当事人吵闹中安静聆听每个人的陈述,悉心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像毕老师他们那样耐心地做好解释、答复工作。难得的闲暇片刻,我也不会再像年轻时候一样到处串门子,而是泡上一杯清茶,反复看看卷宗,再上网查阅一下法律条文。一切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我已记不清这二十年来自己办理了多少执行案件,经手了多少执行款物,只是常常在街上突然有人喊我的名字,那是多年前办理的案件的当事人,难为他们还记得我呢。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也知道了生命的宝贵,锻炼身体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是步行上下班,早起锻炼身体既是我保持身体健康的良习,也是我能够有更好精力来来应付一天的工作的保证。作为一名军转干部,老前辈们那勤勉敬业的工作作风在无形之中已经成了一种精神文化,在我们一代又一代执行法官的心中薪火相传。 责任编辑:
李亨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