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解放法院真心帮教预防青少年再次犯罪
作者:刘建章 张海峰   发布时间:2012-09-26 16:40:12


    “别紧张、别害怕,把你叫来,是想和你聊聊天,这是河南省焦作师专的心理学专家张阿姨,如果心里有话不想给家里人说,可以跟她说说。”9月5日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邀请焦作师专心理学专家对犯罪未成年人员张某做心理辅导。

    焦作市解放区法院位于焦作市中心城区,辖区流动人口多,人口居住情况较为复杂。该院2007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49件97人,2011年增至67件138人,其中未成年犯罪人员系累犯或有前科的从2007年的3%增至2011年的7%,未成年犯罪人数和再犯比例呈增加趋势。为有效遏制未成年犯罪人员再次犯罪,帮助他们重新走向社会、重塑人生,该院今年以来制定了“三化”措施,全方位帮教模式,避免未成年犯罪人员今后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今年以来,该院受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没有发现一起被告系累犯或有前科的现象,每名未成年犯罪人员均做到了向法庭悔过、向父母忏悔、向受害人谦悔,从内心深处抵制再次犯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阶段化帮教,场景式教育

    解放区法院实行“阶段式、场景式”帮扶模式。该院对犯罪未成年人员在庭审前、庭审中、庭审后等三个阶段,对未成年犯罪人员感化教育。庭审前安排未成年犯罪人员与被害人家属、心理矫正人员员见面、会谈、教悔;庭审中先由审判长对其进行庭审教育,后安排未成年犯罪人员父母对其进行当场教育;庭审后由法官、人民陪审员向其进行法律释明教育,并在判决书后附法官寄语,给未成年犯罪人员其指明重新做人的方向和方法。必要的时候法官会到取保候审未成年人家中、看守所等地,进行专门的情感交流。

    该院主管刑事的副院长张春峰介绍说:“以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场合、不同的方式开展未成年犯罪人员帮扶教育工作,目的是增强帮教力度、扩展帮教效果、提高帮教效率,形成立体化帮教模式,使未成年犯罪人员从内心真正悔悟,从深层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教育他们长个心眼、别再做傻事。”今年以来,该院已经利用该方式帮扶青少年犯罪人员23人82次,得到了受害人及未成年犯罪人员亲属的认可。

     宽缓化判决,亲情式关爱

     “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主审法官要先介绍被告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综合情况,然后根据犯罪事实、法律依据各合议庭成员再发表量刑意见。”刑庭庭长吴晓蔚介绍说。记者了解,为最大限度的挽救青少年,该院要求法官深入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兴趣、爱好、学习、品行和家庭环境等情况,综合分析其犯罪成因,掌握第一手资料,做为判决量刑的参考因素,从而增强判决的社会效果。在对未成年犯罪人员量刑时,根据掌握的资料,充分合议,积极运用教育感化方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最大程度的实施宽缓化处理。对未成年犯罪人员系初犯、偶犯、社会影响不大、社会危害不深的,能适用缓刑、不判处监禁刑,能适用管制、拘役的不适用其他严厉刑罚措施。同时,该院还积极开展刑事和解工作,不厌其烦地做双方的思想沟通工作,促使其双方就赔偿达成协议,使被害人谅解被告人,被告人真心忏悔,继而达到不埋怨、不结怨、不怨恨的社会效果。

    该院实实在在地帮助未成年犯罪人员及其家庭,促使走入歧路的少年迷途知返、重归社会。今年以来,该院共对13名未成年犯罪人员判处了缓刑,较之同期的增长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撤率达到88%,帮教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多元化帮扶,一对一帮助

    对未成年犯罪人员的帮扶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人员难找、交流不便、回访效果不佳等。解放区法院根据未成年人喜欢上网,在网络上善于表达自己内心思想的特点,积极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与出狱未成年犯罪人员相互添加QQ好友,交换电子邮箱的方式,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帮教工作,对帮教、交流过程中了解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

    该院少年审判庭建立QQ帮扶交流群,该群邀请区就业指导办公室、各街道和社区相关负责人员、教育局等部门加入,针对不同个案相互交流帮扶意见,制定帮助措施。该院审管办对未成年犯罪案件逐案建档登记,并根据台帐提醒案件承办人及时与刑满未成犯罪人员联系交换QQ号码和电子邮箱,通过留言、发邮件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与社会交流的信心,重新做人的决心。今年以来,该院刑事法官先后与35名出狱未成年犯罪人员通过QQ聊天、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了280余次帮教。通过QQ帮扶群向街道办事处、民政局等有关部门通报、反馈有关未成年犯罪人员出狱情况及家庭相关情况32次,给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联合帮教工作提供了一手信息,并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为2名出狱未成年犯罪人员。



责任编辑: 纪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