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曲靖中院:党建工作没有休止符
作者:区鸿雁 发布时间:2012-08-15 11:00:16
党建工作没有休止符。地处西部的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每年坚持重走长征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栽种抚育法官林等多种鲜活的党建形式,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促进队伍建设“五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模式,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法院文化体系,确保了审判执行、司法改革、队伍建设、基层基础、法院文化等工作均走在全省法院的前列。
乌蒙磅礴走泥丸。70多年前,一只红色军队两度走过这里,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播下革命的种子;如今,这块土地上,一群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宗旨,为党旗添彩,为党徽争辉。 “法官,这是我的心意” “请他们吃顿饭,差点被骂;带点土特产,被原物退回。我只好请人做了这面锦旗,送给我的法官亲人们。”8月8日下午,六十多岁杨老汉双手拿着一面写着“一身正气执法、两袖清风律己”的锦旗,希望能够亲手把这份心意交给师宗县人民法院雄壁法庭的法官。 2008年,杨老汉的儿子交通事故死亡后,儿媳因悲伤过度服药自杀,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无依无靠的两个孩子只有跟随年老体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在承担家庭生活琐事的同时,还要抚养两个孩子上学,其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杨老汉唯一的儿子生前在师宗县雄壁镇大舍村,从事摩托车销售业务,在其经营期间赊销了大批摩托,赊欠款从几十元到6000元不等。儿子夫妻死后,老人多次向欠款者追索欠款,但仍有280多赊欠户欠款,并以种种理由拒付,经老人屡次的追偿没有结果。无奈的老人先后将潘某等35人向师宗县人民法院起诉。 受理杨老汉的系列案件后,面对涉及陆良、罗平和师宗本地3县6乡镇64个自然村组的诸多被告,雄壁法庭急事急办,迅速对其中的重点户采取上门开庭、集中说法等多种方式,迅速审理并执结其中的26件。见法院动了“真格”,老人随后在不到3个月中自行收到了238户的欠款。于是传出本文开头一幕。 其实,这只是曲靖法官便民爱民中不起眼的一幕。 群众观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及时成立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创新活动方式,把司法为民便民落实到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迅速掀起教育活动的热潮。 截止7月底,曲靖法院不折不扣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发放《民情登记卡》,撰写《民情日记》,积极筹措资金、干警自愿捐款100余万元开展扶贫慰问,其中中院30余万元,全市法官深入乡镇、村组、社区、企业等进行走访、座谈3000余人次。采用简易程序审结民事案件4530件,占民事案件一审结案的71%;采用速裁方式结案906件,平均审限仅9天,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上百万元;开展巡回审判3636件,上门立案164件,预约办案230件。期间,陆良法院推出的“夜访法庭”、师宗法院开展的“车载法庭”和马龙法院的“农民工工资诉讼服务通道”等便民举措受到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有一种力量叫“奋进” 变“给我上”为“跟我上”,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观念和态度却截然不同。采访中,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雪松毫不隐晦地说。 为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曲靖中院党组推出了每月推荐一本好书、观看一部好电影、撰写一篇思想笔记、听一堂党风廉政课和参加一次业务培训“五个一”工程活动,同时开展党性教育、岗位奉献、组织创新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四项教育”以及“四亮四评”等活动,增进了干警之间的感情,调动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通过“读”红色经典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听”讲座丰富内容、增长见识;“看”红色电影革命遗迹缅怀先烈、坚定信念;“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做”创新方法、促进工作的“五位一体”党建工作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的协调发展,形成了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衔接互动”,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法院文化体系。 “我希望我们的党建工作能够做实,能够抓出实效,能够像曲靖中院那样抓出点样子来。在这个问题上别玩虚的,别弄虚的东西忽悠人。参会的同志把经验带回去,把曲靖的经验、做法发扬光大。”前不久,云南省高院院长许前飞对曲靖中院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2年6月27日下午,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视频形式召开“增强党性、增强群众意识,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办案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简称“两增强、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决定利用四个月的时间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缅怀党的丰功伟绩,为党的91华诞献礼。 5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49家全国法院法官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先后获得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首批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名列其中。 有一种关爱叫“阳光” 6月25日上午,云南中安监狱庄严肃穆。作为“阳光司法工程”的举措之一,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当天对该监狱报送的敖某等5人减刑假释案件公开开庭并当庭宣判。 与以往开庭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不同的是,刑罚执行机关中安监狱派出两名警察出庭支持减刑建议,并组织上百名服刑人员参加庭审旁听,法律监督机关曲靖市城郊检察院派出两名检察官出庭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促进服刑人员改造和对假释人员监管,曲靖首次尝试庭前庭中和庭后“三帮教”。 “公开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尤其是公开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是一个很好的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是一个全面宣传司法机关在减刑假释审判中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机会。”曲靖市政协委员沙莎说,曲靖中院大力推行减刑假释案件“阳光审判”,真正是打造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的特色减刑审判。 这是曲靖中院组织“百个案件比技能、千名法官进基层、万名群众评法院”活动中的一幕。 今年2月以来,为推进庭审大练兵暨庭审评查和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曲靖市中级人民法和辖区9个基层法院各选择10个以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法制宣传教育意义的公开开庭案件,以“请进来”(在法院开庭审理)和“走出去”(巡回审理)方式,让庭审走近民众,贴近民生,自觉接受社会民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监督 。 截至6月下旬,曲靖中院和辖区9个基层法院已开阳光司法示范庭80个,组织各类旁听人员2.1万余人,其中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1500人,收回调查问卷函和庭审活动评价意见建议5000余份。 有一种感情叫“为民” “谢谢法官,‘夜访’法庭真是方便了我们老百姓,感谢法官深夜解开了我们夫妻的心中疙瘩。”6月20日晚上11点10分,趁着农闲外出做生意引起妻子误解的王先生,连声说。 在近年来云南的连续干旱中,被称为红土高原珠江水系上游 “鱼米之乡”的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境内,今年众多沟渠干涸,正值栽插季节的4万亩水稻,仅栽种3000余亩,受灾面积达90%。 5月下旬,雨季来临,针对当地群众忙于栽插秧苗保生产的实际,陆良县人民法院三岔河中心法庭党支部决定成立“夜访”法庭,将公堂送进农家院落,变“审”变为“访”,安排晚上休息时间上门为当事人解决纠纷。 “夜访”法庭突破以往的审判模式,案件承办人到涉案当事人家后,先与双方当事人及亲属邻里“唠家常”,了解纠纷原因后组织庭审。庭审后,法官结合案情安排“大家说案”互动,由旁听人员就案情发表看法,法官答问的方式开展普法教育。 近年来,曲靖中院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人民法庭,把党的作用发挥在庭(室、处)上,把审判质量、审判效率和审判效果等绩效考核指标,同党支部“星级创建”活动相结合,不断强化“审判就是服务、法官就是公仆”的理念,先后组建了“社会矛盾调处先锋队”、“法律服务先锋队”及“支农服务先锋队”等,扎实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纪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