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法院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海淀“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救助涉诉困境未成年人
发布时间:2012-02-29 15:22:33


启动仪式现场。
     光明网讯(通讯员 张莹)   “感谢法官们一直惦记着小威,大老远来看我们,还送来了这笔救命钱,我一定把他培养成材,报答你们的恩情!”小威的奶奶一手颤颤巍巍的从“法官妈妈”尚秀云手中接过捐助款,一手赶紧拉过小威给法官们鞠躬,祖孙俩激动的泪水抑制不住地往下流,这感人的一幕是反映海淀法院救助涉诉困境未成年人专题片《天平下的爱》中的画面,而小威奶奶提到的“救命钱”正是法官们专程送去的救助款。

  6岁的小威是该院审理的一起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孩子,父亲被害致死,母亲改嫁他乡,年幼的小威与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仅靠每月100多元的低保金无法维持祖孙俩的生活。作为海淀法院设立“涉诉困境未成年人救助”项目后,得到救助的第一名被害人的未成年子女,小威获得了人民币2万元的救助款,生活、学习终于有了保障。

    2月29日上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童缘”项目资助“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涉诉困境未成年人救助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举行,中华儿慈会理事长魏久明将资助善款20万元的支票交到海淀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鲁为手中,标志着项目的正式启动。据悉,以少年法庭法官为主组成“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作为中华儿慈会“童缘”项目的执行机构,借助这一社会慈善力量的资金资助,共同对处于诉讼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被害人和被告人进行生存、心理、技能、成长等全方面的救助,在全国尚属首例,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管理创新举措。

    近年来,外来未成年人犯罪逐年上升,且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很多失足少年在回归家庭、升学复学、治病康复等方面存在着现实困难。如何帮助这一弱势群体平稳回归社会,防止他们因迫于生计或被人利用而再度犯罪,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判后救助工作作为司法审判促进社会和谐的创新举措,应运而生。海淀法院自2006年利用爱心人士捐助和法官个人捐款,首创“判后救助专项基金”以来,用无私关爱一次次地把失足少年送回人生正路,已先后救助了3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审判效果和社会效果。

    随着海淀法院救助失足少年力度和社会影响的不断深入,救助资金不足成为制约该项工作持续开展的最大瓶颈。此外,司法实践中还有许多因自身或亲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造成严重身心创伤、得不到赔偿的被害儿童亟需救助。2011年10月,得知中华儿慈会专设“童缘”项目对困难儿童救助项目予以资金支持,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设立“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申报“涉诉困境未成年人救助项目”,历经四个多月的筛选、答辩程序,最终在全国上百家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华儿慈会对单个项目最高额人民币20万元的资助款。

    据介绍,“涉诉困境未成年人救助项目”是“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在中华儿慈会资助下,为给予涉诉困境未成年被害人和被告人人文关怀、人道救助,帮助、鼓励其回归家庭监护,扶助其上学、复学,促其就业及提供必要的康复帮助,促进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和矫正而建立的。目前,已有2名特困未成年人获得了救助,前面提到的小威是海淀法院救助的第一名被害人的未成年子女;还有一名刑释后因家庭困难、无亲属接领而险些流浪街头的少数民族失足少年小海,在法官们的帮助下顺利返回千里之外的家乡甘肃,平稳的回归家庭,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程。

    海淀法院坚持司法为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成立“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在中华儿慈会的资助下,开展对涉诉困境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是为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救助和保护力度进行的又一项有益探索,充分体现了司法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促进作用。今后,海淀法院将继续深入探索,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救助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责任编辑: 周翔飞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