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在这里民生备受关注
——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司法为民活动纪实
作者:王洪   发布时间:2011-09-21 15:53:26


    湖北省襄阳市位于汉水中游,是一座建城2800多年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湖北省一座富有活力、迅速崛起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9月下旬,记者来到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感受到了该院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法院前面冠以‘人民’两字,决定了司法工作的本质要求,决定了人民法院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作为审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襄阳中院院长王秋隆告诉记者,“我们在创建‘一流人民法院’活动中,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法院工作的重点,确保群众打一个公正、便捷、文明和受尊重的官司,得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广泛赞誉。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副院长江必新、奚晓明,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省高级法院院长郑少三等领导先后到襄阳视察指导工作,对法院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改进作风,用真心听取群众的心声

    民生问题成了襄阳中院法官关注的焦点,他们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你认为到法院打官司是否方便?”、“你对改进法院工作有哪些具体建议?”……今年3月,襄阳市中级法院派出中层以上干部,参加襄阳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会议,征求意见,结果表明,尽管绝大多数人对襄阳法院的工作表示满意,但仍有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法院在审判工作、执行工作、廉政建设等方面问题亟待改进。

    调查结果让襄阳中院党组一班人陷入沉思: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不够满意,树立法院的良好形象势在必行。为此,院长王秋隆决定,由院领导带队到市直骨干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零距离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征求对法院工作的建议。

    该院还组织165名干警分三批深入樊城区太平店镇徐庄村等农村、社区,更广泛了解他们对当前法院工作的真实看法。各基层法院也按照中院的统一部署,由院长带队深入农村,组织干警开展访民情、听民意活动,倾听群众心声和诉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深受群众好评。

    “我们按照既防止旧的问题出现反弹,又要防止产生新的问题方针,对收集的问题,制定整改实施方案,突出整改重点,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推进各项审判工作。”该院副院长张仁启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超审限案件一直是困扰法院审判工作的顽症之一。该院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按照既不打乱主审法官办案节奏,干扰正常审理进度,又及时提醒、督促主审法官按期结案的原则,依托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这一信息平台,建立案件远期、中期、紧急审限预警的制度。今年元至8月,全院审结案件2086件,无一件超审限。

    以民为本,用爱心构筑绿色通道

    立案大厅是人民群众接受司法服务的第一窗口,如何让当事人在法院打一个受尊重的官司,是襄阳中院党组始终思考的问题。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襄阳中院对立案大厅原有人员和设施进行了重新整合,建立了审判服务大厅和当事人休息大厅,使当事人一踏入法院大门,就能够直接感受到人民法院的司法文明与人文关怀。在审判服务大厅内设立了立案、复核审查、交费、保全等窗口,为当事人提供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安装了电子大屏幕,不间断地滚动播出诉讼常识。印制了诉讼指南、当事人常用诉讼文书样式、举证须知和“五个严禁”规定等10余种便民宣传手册,在立案大厅配置了桌椅、笔墨、纸张,安装了两部内线电话机,配备了自动饮水机和纸杯,使每个到法院诉讼的当事人,都能深切感受到人民法院的为民服务情怀。

    该院还十分关心和重视当事人的实际困难,对无能力准备诉状等材料、口头起诉的当事人,帮助其整理打印书面诉状,协助其立案;对确实无能力交纳诉讼费用的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依法及时办理缓、减、免手续,确保不因费用延误立案;对盲人、聋哑人提供专业服务,让他们在打官司的过程中放心、安心、舒心。今年以来,先后对79件案件缓、减、免诉讼费8.2万余元。该院立案窗口因此被授予襄阳市巾帼示范岗称号。

    信访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襄阳中院实行“一把手工程”,明确规定由院长作为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重大、复杂信访案件的协调处理,副院长为分管部门的责任人,对分管庭室的信访案件负责协调、督促、处理,并合理划分了信访的承转、督办部门,专人负责归口类信访件的首接、转处、督办、回复。坚持一手抓源头、抓根本,在审判环节严把质量和效率关,防止出现新的涉诉上访案件;一手抓复查、抓攻坚,努力化解历史积累下来的涉诉上访问题。该院还建立完善初信初访制度、领导接访制度、案件复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等一套严格的信访工作机制予以保障。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涉诉信访案件大幅减少,赴省进京明显回落,襄阳市委、湖北省高级法院、湖北省委政法委大力推广该院化解涉诉信访工作经验。

    阳光司法,以公开接受群众的期待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案件的审理,邀请他们对庭审过程和审理结果进行评议,是襄阳法院“走近司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方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襄阳中院每个月汇总制定全院的开庭排期表,表中包括开庭时间地点、原被告、案件承办人等基本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根据开庭排期表,随机选择案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原汁原味”庭审,有效增强对法官庭审驾驭能力的检验和对审理案件程序上的监督。今年以来,该院共组织庭审观摩9场,75人(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旁听了开庭,并当场评议

    “阳光执行”是襄阳中院执行工作又一亮点。该院注重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的协调作用,将执行指挥中心受理执行案件范围及有关事项在襄阳电视台反复播放,扩大影响。5月份,又在《襄阳晚报》和襄阳法院网上曝光了一批老赖,为群众举报被执行人及其财产下落提供明确目标。他们还为执行一线办案人员配备三台执法记录器,全程自动记录执法过程,既规范执行行为,固定执行证据,又起到威慑作用。

    6月1日上午,襄阳中院举行以“传媒监督和司法公开”为主题的“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媒体的记者共10多人走进法院,旁听庭审,参观法院的立案大厅、审判法庭、陈列室等,与法官们面对面交流,为法院与媒体更好互动建言献策。

    8月10日上午,50多名学生和家长在襄阳日报社组织下,来到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了庭审,上了一堂法律常识课,参观了法院的羁押室、远程审判视频室、陈列室等。活动中,孩子们既见证了唇枪舌战的法庭辩论,也体验了公正严明的法院审判工作。

    襄阳市政协常委柳维志认为,襄阳中院敢于将案件审理的全过程放在阳光之下,提升了案件审理的“透明度”,打消了群众对法院“暗箱操作”的担忧。

    巡回办案,架起服务民生的“连心桥”

    襄阳中院受理的案件大多是二审上诉案件,这些案件多发生在各县(市)区,当事人也多居住在农村,为了尽量减轻当事人负担,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更加全面地了解案情,该院积极倡导巡回审判制度,深入案件发生地,把法庭设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用朴实的语言、简便的程序就地办案,主动架起服务民生的“连心桥”。

    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地处偏远的山区,山高路险,交通不便。7月4日,该村高家盛与儿媳周思美因继承一案上诉到襄阳中院后,考虑到84岁的高家盛行动不便,该院民一庭副庭长王杰锋、审判员苏绍兰、张敏杰经过150公里舟车颠簸,来到案发地支起审判桌椅,挂好国徽及条幅,就地开庭审理这起继承案件。当地大多数群众都是第一次见到中院法官把法庭搬到家门口,搬到高山上,呼朋唤友都来围观,把庭审现场围得严严实实,旁听完毕后认为“发生纠纷还得靠法律”。南漳县人大代表、薛坪镇党委书记李采明说,襄阳中院法官巡回办案,在辨法析理、定纷止争的同时,为边远山区送去了一份平安,增进了一份和谐。

    为了不影响群众的工作,只要当事人申请,与对方协商一致,法官可以安排双休日或晚上办案。这么做虽给法官增加了工作量,牺牲了休息时间,但把更多的便利让给了当事人,把关爱留给了群众。

    胡成等25人原系襄阳红卫医药化工公司职工,后来该公司改制变更为湖北科兴公司,与胡成等25人解除劳动合同,今年3月,这起劳动争议案上诉到襄阳中院后,法官调查了解到胡成等人离开公司后,基本实现了再就业,工作时间很难抽出时间应诉。为了彻底化解这一批纠纷,承办法官利用双休日或夜间时间,先找科兴公司,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谈到企业社会责任,随后又找胡成等25名原告,要求他们树立新的就业观念,经过30余次反复说服教育,这25起劳动争议案件全部达成调解协议。

    全国人大代表周建元深有感触地说:襄阳中院法官通过巡回审理,使审判结果更加符合乡风民情和群众愿望,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这种让司法贴近人民,让人民走近司法的做法,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中级法院)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