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搭起社会管理创新与法学教育的共赢舞台
——徐州泉山法院大学生法律援助站活动纪实 作者:吴明芹 李晓梅 发布时间:2011-12-27 15:37:45
大学生志愿者接待来访群众。 来到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在立案大厅的法律援助站人们总能看到几张热情和充满朝气的面庞。他们身披“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的红色绶带,或虚心向法官学习,了解司法实务中的点点滴滴,或耐心解答群众的询问,向群众说明一个个法律概念的涵义;在辖区的区民小区和社会居委会,也经常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这些年轻人就是来自徐州师范大学法律政治学院的同学们。通过一年多的运行,服务站的公益性、服务性、创新性得到群众和法院干警的好评,大学生们的法律实践水平也获得极大提升,实现了人民法院社会管理创新与法学实践教育的共赢。 在情法交融中感受法律的温度 泉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立后,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同时也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未来职业法律人,填平法学教育理论到实践之间的鸿沟,2010年6月18日,泉山法院在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举建立了法律援助站,将援助站的活动平台设在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与立案大厅连为一体,成为法院开展便民服务的又一扇明亮“窗口”。 法律援助站的职能,主要定位在为弱势群体和欠缺法律知识的当事人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发放资料、法律咨询、诉讼指导、代写诉状、风险告知、分流引导、案件代理、诉前调解、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等。 法律援助站设立后,泉山法院对外开辟了宣传专栏,对法律援助站的功能、作用、启动方法、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把志愿者的相片和联系方法公布,便于群众向他们求助。每周一、三、五,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都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轮流到泉山法院诉服中心值岗,与法院工作人员联合办公,为前来寻求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群众开通一条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大学生们从法官对当事人主动热情的服务中,体会到法律温情的一面,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份温情。 2011年8月,志愿者潘丽丽、吴维维值班时遇到两位准备起诉离婚的中年夫妻,他们请两位志愿者代写离婚诉状。两位志愿者了解到二人结婚几十年了,感情基础深厚,闹离婚的原因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志愿者马上运用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分别给二者分析离婚的利弊,同时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分析婚姻矛盾所在和化解方法。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劝说和调解,这对夫妻最终决定重归于好,放弃了起诉离婚的念头。 事后,法官带着这两位志愿者到这对夫妻家中进行回访,得知双方已经和好,非常感谢志愿者当时耐心细致的调解和劝说,使几十年的婚姻得以维持,表示今后一定要珍惜这份感情。 在伸张权利中体验法律的力度 徐师大法律援助站在泉山法院立案大厅设立以来,共接待来院群众516人次,开展法律咨询380人次,代写诉状160余份,参与诉前调解120余件,既帮助法院分担了一部分工作,也帮助大学生提升了实践能力,增长了才干,一些优秀的志愿者开始参与案件的代理、判后法律释明、涉诉矛盾纠纷化解等各项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 武春梅是一位有着32年工龄的退休工人,两年前单位宣告破产时,她因脑血管交通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症向亲友借债了13万元用于治疗。由于单位因经营不善无法报销她的医疗费,也没有为她缴纳医疗保险金和其他社会保险金,使得武春梅在病后陷入了窘境。她先申请仲裁,被通知不予受理,又咨询律师,知道劳动仲裁案件取证困难,手续繁杂,加上代理费用不菲,她不禁忧心忡忡。当她走进泉山法院诉服中心时,被两名负责接待的大学生李晓丹、过光辉所吸引。两位大学生热情、耐心,不断鼓励她依法维权。得知她们是法院提供的徐师大法律援助者、能免费为她代理案件时,武春梅十分高兴。“虽然她们很年轻,但是法律的事情知道的多,认真负责,帮我找证据,写材料,一点都不嫌烦,我真的很感激她们。”武春梅还说,对方是职业律师,而自己请的是大学生,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挺担心的,可是一看开庭的时候她们都准备了厚厚的材料,一点不怯场,说的有理有据、清清楚楚的,自己的担心就消除了。 “一共开了两次庭,晓丹跟我说根据政策我能得到7万多赔偿,我还将信将疑,后来法院判决下来了,真的判给我75800元!孩子们看自己代理的案件打赢了,那个高兴劲别提了。现在对方上诉了,我还请她们给我代理二审,我相信她们,相信法院!”武春梅说。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感受法律的活力 为了将法援工作与社会管理探索法援服务介入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方式方法,今年暑假期间,泉山法院邓建云副院长带领大学生法律援助站的志愿者到在辖区十四个办事处进行专题调研,在辖区十四个办事处设立了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室,每个办事处委派一名大学生,现场办公,对生活困难、需要法律援助的当事人进行免费法律咨询、心里疏导和案件代理等服务。 9月初,泉山区法院的法官和徐州师范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同学走进辖区段庄街道办事处的锦绣年华小区开展了“和谐社区、与法同行”系列活动之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进社区活动;12月3日,翟山办事处联合徐州师范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在翟山农贸市场、管道小区、泰山嘉美社区举办“司法进社区”活动。据翟山办事处负责人谢飞介绍,在法院的牵线下,他们在一年中向徐师大法律援助中心转交了20多件案件,“法院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更为便捷、更为经济、更为和谐的纠纷化解的渠道。” 李桂云因其丈夫劳动关系争议案不服法院判决多次进京赴省上访,被市政法委确定为重点信访案件。泉山法院引导法律援助站的大学生志愿者史浩然、余青参与到这起信访案件的化解工作,两位大学生会同他们的指导老师张峰振教授不厌其烦的给信访人作法律释明,亲自驱车到铜山何桥信访人的家里,给全家人解释法律规定,分析败诉的原因,信访人感动于大学生志愿者的真情付出,感知于大学生志愿者的法律释明,最后放弃信访,接受法院的判决,并在他们的引导下,通过提起其他诉讼维护权益,一起重点信访案件就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下,成功化解了。 就这样,大学生们通过接触形形色色的当事人,以及书本上难以接触到的疑难案件,对法律工作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有了切身的体会,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回校后学习更加努力了。 自法律援助站成立以来,大学生们在法官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共代理民商事及行政案件12件,参与化解涉诉矛盾纠纷4件。不仅为弱势群体解决诉讼纠纷提供便利,还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矛盾纠纷增多给法院审判一线带来的工作压力,更能够为高校法学教育提供社会实践基地,为广大学子搭建服务社会、提升能力、增长才干的平台。在这里服务过的大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了解了司法工作的真实一面,体会到人民法院人民性的涵义,拓展了视野,丰富了才干,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了将来从事司法事业的决心。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