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要闻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别把舆情引导工作不当回事
作者:汶金让   发布时间:2011-05-25 10:34:48


    5月19日,《人民网》登载一篇文章,题目是《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 应对不当致故宫深陷舆论漩涡》,文章从故宫应对舆情的整个过程中,分析其应对中的不足,从而指出了其“在漩涡里越陷越深,舆情走势更加严峻,负面信息呈几何级增长”的原因。

    一个错别字都死不承认,百般辩解,这样的对待舆论和媒体监督的态度,你不陷入被动谁陷入被动?舆情引导工作确实很重要,别把舆情不当回事,读完文章我自然地得出了这个结论。

    同时,我联想到了2009年曾经轰动全国的我们凤翔的长青血铅事件,当时包括央视和《凤凰网》在内的各大网络及平面媒体纷纷介入报道。在这一重大污染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我们凤翔县的党政领导和群众沉着冷静应战,智慧分析研判,正确决策处理。由全县所有的党政干部总动员,紧急全方位治疗开始,到如今大规模地整体搬迁,排除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一场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灰飞烟灭,替之而起的,是一栋栋移民新村的建立和各种赞许的正面表扬。面对灾难性的事件,收获如此良好的结局,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度发达的网络社会,要是有哪个部门的领导还认识不到舆情引导的重要性,那他说不定那天会被弄得焦头烂额,后悔不叠。

    这几年,在我们政法系统,邱兴华杀人案、佘祥林杀妻案、赵作海案、律师李庄捞人案,还有前不久的药家鑫案,每一个都在茫茫人海和网络世界掀起了层层波浪。但最后终归风平浪静,原因何在?我们各级涉案政法部门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功不可没。作为一名从法二十多年的法官,笔者数十年如一日,养成了对网络法律舆情格外重视的习惯,面对纷繁的网络重大案件和事件争议,往往职业性地从法律的角度给以解析和明辩,以引导激情澎湃的人们理性地对待公共事件。笔者因此收获了多篇法治评论文章,多年被评为法院宣传调研工作先进个人,受到省市县各级表彰。

    人民法院身处各种社会矛盾的漩涡之中,站立于各类复杂纠纷的风口浪尖之上,随时有可能面临公众和网络舆论的挑战。当前,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办案突发事件,法官违法违纪和司法不公屡有发生,执法环境不容乐观,任何一个小的涉法事件都有可能使我们陷入被动。当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进入我们法院的时候,当网络舆情的风浪刚刚初起波澜的时候,每一个涉案法院的领导、宣传部门和办案法官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引导的作用,并要从行动上在第一时间积极应对,抢占舆论主动权和话语权,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引导舆情朝着“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正确方向发展,要让社会和法律舆论的导向始终处于我们的撑控之中。要及时引导公众和网民辩证理性地看待分析所出现的问题,尽量地避免不客观的报道。任何应对工作疏漏都可能造成不利的舆论局面,给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良好法院和法官形象带来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造成舆论失控。有时候,看似小小的民商事纠纷,看似普通的执行案件,看似简单的上访案件,都可能造成重大的社会舆论影响,对我们的法律事业带来伤害。

    所以,提前进行案件风险评估很重要。它应当是当前我们人民法院审判执行案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努力通过超前预判,将一切对我们的党和政府,对我们法院和法官不利的消极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法治时代,对我们法院来说,舆情引导具有同审判执行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法院工作已成为网络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的今天,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引导,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应对机构,组建网络舆情收集引导专业队伍,明析舆情处理流程,都十分重要和必要。因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希望去“亡羊补牢”!

    我们开展以庭审公开为主的各类法院开放日活动,我们不反对媒体和舆论对法律的监督,我们更重视舆情的正面引导,有了这样的两手准备,我们的法院工作才会做得更好。

    (作者单位:陕西省凤翔县人民法院)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