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真心浇灌和谐花
——单县法院谢集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纪实
作者:田源 袁新 朱杰   发布时间:2015-05-15 14:13:15


    近年来,山东省单县人民法院谢集人民法庭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以诚心赢公信、以公信促和谐,有力促进了辖区的和谐发展。该庭连年获得院内集体嘉奖,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坚持“巡回审判”,践行“群众路线”

    “这次开庭让每一个不孝之子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尊老养老不仅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去年10月,在谢集镇某村,谢集法庭在此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村支书李某某旁听庭审后由衷地发出感叹。

    原来,该村七十多岁的王老汉体弱多病,但他的两个儿子不尽赡养义务,老人哭哭啼啼告到法庭。该庭即刻立案,在查清情况后,多次到王老汉两个儿子家做工作,但二被告仍不愿付老人的医疗费,也不尽赡养义务,王老汉的生活仍没有着落。针对这一情况,该庭在原、被告所在的村就地开庭审理此案,并当场宣判,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针对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土地承包等可能影响稳定的案件,该庭坚持放下法槌,深入田间地头,扎实开展审判工作。2013年7月,该镇某村28户村民与刘某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纠纷,双方当事人情绪激烈,数次扬言将赴省进京上访。该庭积极与驻地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多次到现场实地勘察,28户农户全部走访到位,先后召集座谈会4次,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贯彻“四心工作法”,用“精诚”融化“坚冰”

    该庭积极响应上级法院要求,深入落实“从心开始”的人本主义理念,热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耐心倾听每一个诉求,细心审理每一起案件,诚心解决每一个问题,换取了群众的顺心和安心。

    “我要立案”!去年6月份的一天上午,一位女当事人急匆匆地来到该庭,一手拿着结婚证,一手拿着农药瓶,情绪极度失控。该庭工作人员迅速将其带到调解室,倒上一杯热茶,和颜悦色与其交谈,耐心听取了她的“怨恨”和“苦水”。经过整整一上午的疏导,稳定了女当事人的情绪。在随后的3个工作日里,该庭4次去男方家,先后找了其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通过入情入理、苦口婆心地宣讲和教育,男方终于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痛哭流涕,并当着妻子的面写下保证书,双方言和,一个频临破裂的家庭成功得以挽救。

    推进纠纷“多元”化解,构建和谐稳定“大网络”

    “你们要立即把他抓起来”!去年5月份的一天,某村妇女刘某来到法庭,状告本村村民徐某,称徐某在给自己的小麦打药时,故意将农药打到了临近地块刘某的蒜地里,造成其大蒜死亡绝产。刘某称双方有多年的矛盾,这是一种报复行为。听完刘某的诉求后,该庭工作人员立即赴现场勘察,并随后向特邀调解员了解情况。发现双方多年前曾因孩子问题发生过矛盾。但两家孩子现在经常在一起玩耍,事情过去多年,应不至于故意报复。了解这一情况后,该庭与调解员、陪审员立即着手制定化解方案,分头去说明情况,使双方欣然达成和解协议,两家多年的矛盾也烟消云散。

    谢集法庭毗邻单县最大的农村社区——李村寺社区,为更好地借助社会力量化解纠纷,该庭积极与镇派出所、司法所结合,在每个社区都选任人民陪审员、明确特邀调解员,设立16个巡回办案点,并设立专门的办公室。群众遇有诉讼,首先可以与所属区域“两员”联系,有利于法庭及时了解矛盾发生的背景、原因,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该庭被镇里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社区法庭”。

    打造法庭文化“平台”,营造“温情”诉讼环境

    该庭充分利用身处矛盾纠纷化解第一线的优势,以文化的形式将法律的温情向基层群众传递。立足实际,在诉讼区,根据农村当事人特点,选取最常见的离婚、继承、相邻关系、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案例,用漫画、文字、法官提示等形式,深入浅出地揭示是非法理,引导诉讼群众对照理解,理性判断;在当事人休息区,专门制作诉讼知识宣教片循环播放,将案件流程图、诉讼风险告知书悬挂上墙,设置饮水机、便民伞、老花镜、写字桌等便民设施,处处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在立案区,以孝、悌、义、信、礼等“中华八德”为素材,制作精美的宣传图版,用“卧冰求鲤”、“温公爱兄”、“公艺百忍”等一个个闪烁着传统美德的经典故事,引导宣传传统美德,推动了促和谐、息讼争目标的实现,连续三年诉讼案件零上访、零上诉、零执行。



责任编辑: 李冬冬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