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司法便民的“乡土体验”
——吉安市吉州区法院巡回审理真实速写 作者:王国勇 发布时间:2015-05-13 11:01:17
初夏时节,连日的雨水洗刷着刚插下不久的秧苗,茁壮成长的绿色让田垄间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5月12日早上8:30,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法院两辆巡回审判车准时从院里开出,这次要去的是离城区不远的曲濑镇瓦桥村委会贺家村。 车子左弯右拐驶进了村庄,为让群众近距离感知公平,巡回审判点就设在村祠堂外空旷的水泥地上。一下子,早早在那里等候的30多名村民便七嘴八舌地议了起来。 拉起横幅、挂上国徽、摆开桌椅、法槌声起…… 村民们就此对司法便民有了更为直观的“乡土体验”。 借光“聚焦争执” 通过前些日子的走访,吉州区法院兴桥法庭庭长熊宗华对这起纠纷的起因及双方家庭情况有了初步了解。这次把法庭搬到村民身边,“村民不走法官走”的初衷,就是让大家以平民化的视角来审视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纠纷。有理,没理,大家一起来来说道说道。 9:00整,庭审开式开始。挂着墙上的“吉州区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条幅,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醒目。村民们把祠堂里的十几条长板凳搬了出来,二人一块,或三人一组,挤坐在一起,眼睛注视着庭上的一切,心里也盘算着孰是孰非。附近村民家的一条小黄狗在人群中往来穿梭后,也干脆趴在法庭正中央,当起了一名特殊的看客。 原告宣读完起诉状,被告马上进行了回应。两家邻居,前门对着后门,因为牛吃菜引发了一场大人打小孩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虽然赔偿款争执不大,但被告在冲突时那有意无意的一脚,正中原告下体,原告倒地不起后,是被救护车送到医院的。对此,村民们彼此都心里有数。 借力“真情感化” 鉴于原、被告文化程度有限,在庭上,熊宗华不时操着一口“吉安”话,概括着各自观点。“用群众自己的话,可拉近大家距离,还能在情感上有所共鸣。关键是在处理问题的角度上有了认同。”熊宗华道出了自己在调解乡民矛盾时的经验和感受。 原告的委托代理人曾当过乡里司法所的所长,也是村里的名人。法庭上下,他多次提到一个观点,“为平息纠纷,我曾多次找派出所所长、被告沟通协调,大家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啊!” 能站在中立角度说话的,还有村里几名上了点年纪的老人。“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但差不多就作数(算了)了。”老人的话,似是烈日的一股清泉,让先前有些焦燥的双方静了下来。 休庭调解时,不少村民也向原、被告各自的家属表达了“做事要凭良心”的朴素观点。“你要哇(说)下屋(家)里人,调解下赔得点钱就可以了。” 法官身上要有一股“泥土味儿”,能够说得“土话”、走得“土路”,具备“泥土情怀”,才能拥有“泥土本色”。如此,做工作时,才有人站出来帮着说话。 借机“宣传扩效” “在村里待了一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法官在村里来开庭,先前法院是什么样子我一点都不知道,现在晓得(明白)了好多。”调解工作一直延续到中午12点,一位老者抱着曾孙女说到。 “血脉亲情得以维系,大家往上几代都是一家,要好好珍惜眼前人啊!”熊宗华一边说,一边让书记员召集相关当事人在笔录上签了字。一个上午给当事人讲情讲法讲生活,一点点拉近距离,一点点融化坚冰。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回去。司法工作的一个最要目标是,通过一个案子的审理,起到以点带面的宣传效应。 回程路上,轻风拂面,空气里泛起一阵阵泥土的芳香,这就是下乡的味道。 责任编辑:
李冬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