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弘扬邹碧华精神 践行“三严三实”
作者:陈旦平 赖荣清   发布时间:2015-05-11 10:38:52


    [内容摘要]:邹碧华,一个普通的法官。他溘然辞世后,网上网下,哀思如潮。全社会,无论是最高法院的精英,还是基层一线的法官;无论是声名显赫的大律师,还是高校教授学者,都在齐声表达震惊惋惜与敬仰钦佩。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中央组织部追授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邹碧华凭着自身的法学素养、对职业的尊重、对责任的担当和司法改革燃灯者的奉献本色,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邹碧华精神就是“三严三实”的真实体现,弘扬邹碧华精神,就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廉洁干净、心中有戒的做人操守;学习他业务精通、心中有责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的担当精神;学习他坚守法律底线、善解人意的为民情怀。本质上就是实践“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正文]邹碧华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标杆和榜样。邹碧华长期工作在上海司法领域第一线。推行法官员额制,独创一套“案件权重系数”,避免了两个“一刀切”;针对执行投诉多,变“一人一案管到底”传统运行模式为接待、查控、研判、强制4个环节,执行投诉率下降76%;为让当事人方便联系法官,建起法院“小总机”,安排专人接听,成为如今在全国法院推广的12368热线电话的雏形……邹碧华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有数据、重事实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的工作理念。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决策者,又是组织者,还是实践者,要像邹碧华一样,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他用自身的行动认真诠释了“三严三实”的重要理念,更用生命诠释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内涵。

    一、弘扬邹碧华精神,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邹碧华从法院的书记员到司法改革的设计者、践行者,他将其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司法系统。他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敬业的工作态度、致力司法改革的进取担当,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制度行使权力,赢得了从法官、检察官到法学教授、律师、当事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尊敬。邹碧华在《从专业思维、管理思维到领导思维——我的成长历程》一文中写道:“人的一生,都有一个需要坚守的价值。理想的完满人格,应当是破除自我,将自己融入到人民中,融入到祖国的法治中。无我,党的事业不朽,如是我心。”说到修身,邹碧华的才学几乎有口皆碑。在一次上海高院举行食品安全犯罪主题新闻发布会,邹碧华不仅对法律谙熟于胸,问起相关数据,也是脱口而出,言之有物,没有一句废话。后来记者才知道,就连发布会上的PPT,也是他亲力亲为制作的。从业二十余年,从民商法到刑法,从普通法官成长为法院领导,邹碧华遇到的境况各不相同,但优秀始终如一。碧血忠魂是他潜心法治的力量之源,执着信仰是他前进路上的导航之灯。法院干警当如邹碧华,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核心素质,对党绝对忠诚,把个人的追求抱负与党的事业统一起来,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二、弘扬邹碧华精神,要学习他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邹碧华从严、忠实履行法官职责,恪守法官职业道德,遵守法官行为规范。他尽心尽职,爱岗敬业,他无怨无悔,艰苦奋斗,给人民法院的改革与审判事业交出了满意答卷。对于当事人,他更是饱含深情,用好自己的职权。查看资料得知,在一起投资诈骗案审理时,数以百计的被害人涌到了法院,情绪十分激动。当时邹碧华对吴志梅说:“你们好好开庭,我帮你们接待当事人。”邹碧华开设多个法庭让当事人旁听、观看直播,甚至联系好救护车到场待命——此后确实有老人因过于激动昏倒而得到急救。邹碧话说:“我们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他们都是当事人,为什么不让他们听?为什么不让他们看到法院是怎么审理的?”灵活调度,慎用职权,用好职权,邹碧华让我们知道,谋事为民、公平正义是一个法官真正为民的深情大爱。法官当如邹碧华,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公正无私,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弘扬邹碧华精神,要学习他廉洁干净、心中有戒的做人操守。“我要做中国最好的法官”是他律已的标准,“我们的产品是司法公正”是他不变的准则。邹碧华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那些在一线辛苦办案的老实人和年轻人吃亏”;“要避免搞‘一刀切’,不能为了图省事、求便利,就欺负年轻法官,将助理审判员‘就地卧倒’转为法官助理”。记得他在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他说:“很多人都抱怨司法不完善,在抱怨别人时,可能自己写的那个判决书也不那么完美。与其抱怨,不如做好手中的事。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每个人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会完美一点。”这句话就是邹碧华信念,是邹碧华严于律己的真实写照。做好自己手中的事,管好自己,少些抱怨,不正是当下浮躁的我们最需要的吗?法院干警当如邹碧华,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从自身做起、从自身抓起、从自身改起,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做到底气足、腰杆硬、能服众,始终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

    四、弘扬邹碧华精神,要学习他业务精通、心中有责的敬业精神。1984年,17岁的邹碧华从江西考入北京大学经济法系就读,毕业后进入上海高院经济庭成为一名书记员。之后,他于199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从一名书记员变成了上海高院副院长。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和多部专著,2011年撰写的《要件审判九步法》,被全国各地许多法院作为指导民商事审判的范本。去世前一天,由邹碧华主导推动的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刚刚上线运行,这一服务平台包括查询、提交、申请、建议、交互五大功能,涵盖律师参与诉讼的各个专项流程。律师可在线申请立案,缴纳诉讼费,完成立案所有流程。“司法改革科学化”、“审判执行过程可视化”、“审判管理精细化”、“司法公开常态化”、“法官办案智能化”、“司法为民便捷化”等一项项成果无不凝结了邹碧华的心血,为了这些他与同事一起切磋,商讨到深夜。法院干警当如邹碧华,发扬“安、专、迷”精神,勤学习、善思考、重实践,做到对政治理论学习深入、领会透彻,对党的政策了然于胸、运用自如,不断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工作的活力和效力。

    五、弘扬邹碧华精神,要学习他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的担当精神。“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帮帮他们。”邹碧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任长宁区法院院长期间,他率先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诉调对接中心”,设立便民电话,方便群众诉讼,深受老百姓欢迎。工作中,他敢想、敢为、敢创新,敢啃“硬骨头”,敢接重担子,敢当领路人。在开展“法官员额制”时,有人劝他“悠着点,少得罪人”,但是他认为该担当时必须担当,力主进行改革,坚持择优遴选、决不搞论资排辈,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能办案的法官进入到员额中来。法院干警当如邹碧华,把担当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直面矛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经得住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党的十八届三中作出了司法改革的决定,今年是我省司法改革全面铺开的一年,我们要有乘风破浪、迎难而上的勇气,在司法改革中敢于担当,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多干事、多作为,抛弃个人顾虑,抛弃个人利益考量,站在法治中国建设的高度,站在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大局,站在推进司法体制向现代化、规范化迈进的角度,勇于突破利益藩篱,勇于消解权利固化,以全新的法治思维定位自己,支持改革。

    六、弘扬邹碧华精神,要学习他坚守法律底线、善解人意的为民情怀。邹碧华作为新时期的法官,始终忠实于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追求公平正义,使法的正义价值得到充分实现。英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大法官丹宁勋爵说,“自己作为法官的基本理念是,法官的作用就是在他面前的当事人之间实现公正”。邹碧华就是这样做的,他把公平和正义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追求,努力去探求法的终极目的和价值。他努力将冰冷的法律中注入自己品德的温度,使人们在接受法律的时候也一样能接受到温暖。邹碧华在一次演讲中曾说,我们需要一个同情心的社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他得知沃根生83岁的老母亲因阁楼起火不幸丧命时,其将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却因证据不足败诉而连年上访的事情后,邹碧华主动接待了沃根生,认为“要让其感受到法律对人格、对情感的尊重,这才是法律真正强大的力量”。并帮其联系街道、电力、消防等多个部门分析起火原因,协助沃家修缮阁楼,令沃根生很感动。作为一名法官,他在法律原则内,用自己的行动和情感感化了一颗持续上访的心,赢得了肯定和赞誉。

    法官当如邹碧华,甘当“燃灯者”,甘做“行船者”。在落实“四个全面”的征程中,以敬事为民的崇高追求、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任人评说的胆识勇气、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从细微做起,在为民服务的征程中实现自身的人身价值。弘扬邹碧华精神,就是要感染、激励、引领更多默默无闻的“邹碧华”们在法治建设、审判工作、司法改革和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征程中,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毫无疑问,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要做实干家,不做清谈客。邹碧华就是实干家,就是“燃灯者”,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自己的光和热为国家建设汇聚正能量。

    作为基层法院的每一个平凡的我们只有认真把邹碧华的精神更好的传承下去,把“三严三实”的要求贯穿于工作始终,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才能全面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汇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