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作者:陈毅清 发布时间:2014-03-06 13:14:28
一、引言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央从严治党和加强党建的重大决策,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应该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成是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目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各地各级党委、机关和部门基本上都已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笔者以为,各级党委、机关和部门应当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改善当下中国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更加有必要回归现实,着眼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深层次矛盾,深刻反思当下中国党群干群关系的特点和现状,并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党中央高瞻远瞩,适时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和实践平台,我们要利用好这一优势时机,争取把我国目前的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二、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长期以来,我党高度重视建立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生问题越来越为党和政府所重视。党始终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正确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也被提上中央工作议程。 (一)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党员干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官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指挥载体,并且大部分官员干部都是党员,这样的性质决定了党员、干部需要长期接触人民群众,需要处理各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紧密联系的问题。党员干部应当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切切实实与人民群众搞好团结,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和“鱼水情”,要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伟大事业,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深化,要求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政府职能应该侧重突出服务性,也就是要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提供有效服务。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样的管理格局决定了我们在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要牢牢记住每一项工作都要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把“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不和谐”作为评估服务水平的尺度,真正使政府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使党员、干部真正意义上成为“人民的公仆”。 (三)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迫切要求。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需要处理的矛盾纷繁复杂,人民群众往往通过政府在个别典型事件中的表现情况来判断和评定政府的处断能力。过去,个别党员和干部在处理一些事件过程中没有准确拿捏力度,采取的方式也不够妥当,造成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理解和不信赖,这样的局势必须及时扭转过来,否则很多工作都将无法顺利开展,更谈不上政府工作能有新的建树。建立起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则党员和干部都会受到群众的拥戴,群众也愿意相信政府,愿意把事情交给政府来操办,政府公信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四)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孜孜不倦的追求。建立起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和干部办起事情来才会公平公道,才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社会才会安定。同时,建立起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可以确保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社会管理和国家事务中,党和政府将受到更广泛的监督,民主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必将推动整个社会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将会更加诚信友爱、团结和睦,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当下中国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特点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就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也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政府。然而,如前所述,中国社会在当下显得异常复杂,中国既面临着多种机遇,也面对着各种挑战,此种情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新的特点。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首先要吃透摸清现阶段下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特点。 (一)党群干群关系覆盖范围广泛化。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广大群众仍存在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潮,在党员干部行列中“一言堂”现象有其存在和生长的土壤。那时,并不存在所谓的“党群干群关系”,即使存在也仅仅是对极少数的个别人而言,故不用担心党群干群关系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但是,随后经过几代中央领导人及其领导下的更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近几年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国家干部,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与否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广大群众民主意识觉醒,权利意识复苏,对党和政府提出了更高同时也是更加合理的要求。眼下,党群干群关系已经遍布中国的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呈现出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而不再像过去一样仅仅存在于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甚至是某个人,着力建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已经显得非常重要。 (二)党群干群关系破坏容易改善难。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可以保证一个政府、一个政党的长期存在,然而,党群干群关系的构建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首先是因为党群干群关系与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相联系,其次是因为人民群众对我党和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使党群干群关系有一分的改善,需要党员干部做出十分的努力,这个过程是不成正比的。而另一方面,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时的失语失态都有可能影响到广大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良好印象;至于诸如鱼肉乡里、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玩弄权势、巧取豪夺等行径,因为广大群众深恶痛绝,更加是破坏党群干群关系的罪魁祸首。现实中,往往有居心不良者利用这一特点制造破坏,使党和政府的工作陷入困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沉下心,首先要对人民群众关心、用心、上心、耐心和热心,其次还必须时刻提防各种破坏分子,及时察觉他们的叵测居心并积极采取回应措施。 (三)党群干群关系成为社会各种矛盾的交织点。这里所谓矛盾的交织点指的是“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情势。一方面是原有旧矛盾的尚未解决,另一方面是因知识经济时代之下经济全球化而伴随产生的各种新的矛盾不断涌现,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社会成为了一个矛盾的综合体。然而,尽管新旧矛盾纵横交错,我们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矛盾的复杂化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不能理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内在关联,从而让我们陷入僵持和胶着状态;而当我们通过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妥善处理解决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真正在乎的问题时,我们一样可以使矛盾简单化。这实际上是一个辩证思维的过程,简单点说来就是:某种意义上而言,社会矛盾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而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是因为我们切实建立起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这也给了我们启示,那就是紧紧围绕这个交织点做好工作是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四)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侧重“从小事做起”。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千头万绪的工作都急需党员干部及时处理和决断。我们惯常的思维是:社会要想进步,经济要想发展,必须认真好做某些利国利民的大事情、大工程。不能说这样的想法错误,但我们却因此容易忽视一些小事情。单纯就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来说,大事情、大工程投资大、耗时长,人民群众极容易把它们看成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一些比较小的民生工程落实起来资金花费少、见效快,老百姓更容易得到实惠。因此,相比之下,注重从“小事”做起才更加容易抓住老百姓的心。故笔者以为,在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我们更应当时刻注意在小事上见关爱、在细微处留真情,这样才更容易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四、深入贯彻群众路线,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尽管总体上说来,我国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仍然保持着比较和谐的友好互信关系,但各种社会矛盾都呈隐性甚至半显性状态,只要时机成熟就会爆发,势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尽快建立起牢固的、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已经显得迫在眉睫。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为了群众才能赢得群众,贴近群众才能打动群众。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应当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做是一个谋生的手段,而应该时时刻刻把为人民服务视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迫切要求党员干部切实转变思想,彻底抛弃“不做事不好意思,做点事意思意思,做太多事没意思”的“为官箴言”,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永恒不变的法则;在任何时候都要树立起大众情怀,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一项事业来抓紧抓好。 (二)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干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得到了极大的深化,社会主义理论也取得了新的发展。要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紧紧围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前进开展新的大范围讨论。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阐释,逐渐架起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结合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干部,为理论大众化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就是要学习如何贴近群众、如何服务群众、如何团结群众,使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不动摇、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不改变、为人民服务的力度不放松,争取更多的群众支持,团结群众力量、和睦党群干群关系。 (三)学习先进、树立典型,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一线党员干部的榜样力量。要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挖掘党员干部群体中的光辉典型个案,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时代典范,这一方面可以鞭策党员干部学习先进,鼓励更多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典型个案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相信党和政府,拉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距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诸如《第一书记》、《监察局长》、《市委书记》等经典的电影曲目,交流感想、畅谈体会;热情讴歌在各条工作战线上为党的事业、为人民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党员干部,把他们作为光辉典范在党员干部群体中普遍加以宣传和学习,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情系民生。 (四)深入群众、扎根基层,着力培养党员干部的大众情怀。现在有不少的党员干部远离群众、脱离群众,过着“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又一天”的安逸生活,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不肯为老百姓的事情多花上一分钟的时间。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就必须让广大的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到基层一线,了解百姓的生活状态、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体验社会实践、感悟生活真谛,正确认识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我国较多省份启动了大规模的10万市级机关干部“大下访”、“结穷亲”、“三进三同”等活动,笔者以为,可以将上述活动融入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不断丰富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党员干部就应该多通过这样的方式关注民生冷暖、反映群众诉求,为人民立言、为百姓谋利,切实有效维护党员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五)完善“四位一体”监督机制,畅通诉求渠道,有效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当下中国的党群干群关系既有缓和也有紧张的时候,而党群干群关系之所以紧张,往往与党员干部贪污腐化、以权谋私、在其位不谋其政有着莫大的关联。如何借助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连根拔起”,这是考量贯彻群众路线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当前监督失范、泛化以及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必须尽快建立起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领导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网络格局,完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三监督”体系,畅通群众诉求,健全检举控告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切实保障党员干部都享有党章和法律法规规定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杜绝党员干部把权力作为以权谋私的手段,确保做到“莫伸手,伸手必被抓”、“莫滥权、滥权必被举”、“莫渎职,渎职必被究”,从而使每一位党员干部警钟长鸣、慎言慎行,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写在脸上、踏实刻在心里”。 (六)进一步完善党的人事制度改革。我国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和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必然给党的干部尤其的领导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带来全新的要求。人事制度改革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管干部、依法办事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要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用干部,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实现领导班子成员新老交替制度化;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进党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要敢于把那些真正代表群众利益、真正关乎民生、真正用情于民的党员干部破格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当中来,让老百姓感到安心、放心和舒心。 五、结束语 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特别是抓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一项实质性工作,对于不断改善我国的党群干群关系大有裨益。全国各地各级党委、机关和部门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进一步树立,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迫切和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后长期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云山:《辩证全面地看、科学求实地办》.载《人民日报》(2011-9-2). [2]贺国强:《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载《求是》,2011(16). [3]邱学强:《以建设廉洁政治为目标,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载《学习时报》,2011-8-22.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5]刘英琴、高立中:《论政府职能的转变》.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5). [6]陈毅清:《热爱农村 扎根基层 为民谋利》.载七一网. [7]陈毅清:《推进、困境、深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思考》.载《大观周刊》,2011(34).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田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吕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