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延伸农村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记福建省顺昌县人民法院推行“1+1+N”农村司法服务机制 作者:雷志良 发布时间:2013-11-06 14:12:10
顺昌县地处闽北山区,农村面积广,大量的矛盾纠纷发生在农村,由于法律服务资源普遍匮乏,这些纠纷无法及时得到化解。今年以来,福建省顺昌县人民法院经过调查研究, 并与各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协商, 建立了农村司法服务“1+1+N机制”,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向农村村民小组延伸,实现服务网络的无空档全覆盖,达到了“零距离”服务农村的目的。 多元服务农村 “有了遍布农村的司法联络员,我们送达的效率提高得太多了。”对于分布在全县各村的近千名三级司法联络员所发挥的作用,该院负责送达的干警刘清尧感触颇深。乡村住宅普遍没有门牌号,有些自然村还很偏远,如果对村子不熟,要找一个人并不容易。“现在有了司法联络员,通过他们的指引,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人,完成送达任务,再不会在村子里盲目乱窜了。如果当场找不到人,法院还可以委托他们代为送达。送达难题大为缓解。”刘清尧说。 “我们‘1+1+N’机制当中的N就是分布在全县各村的近千名三级司法联络员,他们就像是法院伸向农村村组的触角,通过乡镇综治维稳中心这个1,与法院司法指导员的这个1紧密联系,为村民提供包括矛盾排查、诉前化解、巡回审判、诉讼指导、文书送达、执行联络、信访接待、法律宣传等14个服务项目,从而实现农村司法服务功能的多元化。”该院院长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通过该机制,遇有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问题,司法联络员通过联络、咨询司法指导员,快速反应、就地解决,不能办的事立即告知处理方法。今年来,司法联络员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213 起,引导群众司法确认案件49 件,每一件矛盾纠纷均在当天解决,大大提高了司法服务效率。 快速化解纠纷 今年4月,郑坊乡村民曹某、张某等人因盗掘峰岭村肖氏祖坟,导致坟墓损坏。肖氏宗亲400余人到郑坊乡上访,并准备打砸盗墓者家。郑坊乡综治副书记毛信富及时与县法院民一庭联系,请求协助化解纠纷。法院接到电话后,该院民一庭庭长、司法指导员李邦亮第一时间从法院赶往郑坊乡,指导事件处置,并与肖氏宗亲代表沟通,了解情况、析法释理,安抚上访者的情绪,控制住了局面。 “多亏了县法院的司法协助,我乡许多群体性、突发性纠纷才能顺利化解。”毛信富在谈到县法院协助乡镇化解群体性、突发性纠纷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由于“1+1+N”机制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9月6日, 县综治委召开了工作推进会,“1+1+N”机制在全县12个乡镇全面铺开。 今年来,该院12 名司法指导员指导各乡镇化解矛盾纠纷136 起,进村入户排查矛盾纠纷52 件次,把众多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解决在了源头。 有效改进作风 听说法官要来村里上门立案,10月31日,城东村村民小吴准备好材料早早地来到村委会议室等着。原来,因历史遗留问题,小吴同村里10余户村民一样,房产证十来年了还未办理,现在可以通过诉讼的途径进行了。为了便利村民立案,法院决定上门受理。该村司法联络员就事先通知了村民,并告知了村民需要准备的一系列材料。这天上午,立案庭法官准时来到村委会议室,帮助小吴等10余户村民立案。“法院上门立案,省了我们不少事,真的很感谢他们。”顺利办好立案手续的小吴今天心情很好。 “每一个法官都是法院的一张名片。通过‘1+1+N’机制,法院与基层群众的沟通联系更便利了,法官更加积极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案,一方面改进了司法作风,另一方面也改善了法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该院院长向记者说到。 据介绍,该院结合“四下基层”活动,主动深入乡村,调查了解第一手资料,与群众拉家常,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尽其所能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将基层组织事务纳入服务范围,帮助规范村务公开,审查完善合同、村规民约,为挂点帮扶的郑坊乡罗坊村、大干镇白石村协调解决农田建设、党建工作等资金10 多万元。今年来,全县30%的村没有发生纠纷,65%的村(居)没有发生诉讼案件。 今年8月,南平中院院长欧岩峰批示肯定了该机制:“顺昌法院1+1+N机制对司法服务农村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值得肯定,希望全市法院以此为借鉴,用心谋划,开拓进取,各项工作有新的更大起色”。 责任编辑:
吕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