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要闻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治理“三公”消费何妨引进“人民陪审制”
作者:赵子钦    发布时间:2013-04-28 13:37:14


    党政机关自我服务意识和行为在现今非常严重,这表现为“三公”消费高企和铺张浪费惊人。如何治理这一顽疾,前有“三公”经费的自动公开,现又有习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的反对铺张浪费。窃以为,增强内部人的自律固然重要,“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在治理“三公”消费和反对铺张浪费中在监督、审计、纪检监督工作中引入“人民陪审制”,则是从外部他律上遏制不正之风的根本大计。

    所谓引入“人民陪审制”,就是学习和借鉴英美法系国家法院审判中的陪审团制度和我国诉讼制度中的“人民陪审”制度,随机选调人民群众代表,参与对“三公”消费和铺张浪费治理的监督、审计、纪检监察工作,在加强相关专业性科学性的同时增强民主性和实效性,提高政府的权威和公信,树立政府形象。

    这样做,是专门机关和群众政线相结合的必然要求,能解决党政机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监督、审计和纪检监察制度在基层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和追究责任作用弱化的问题,能正确引导和利用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调动民间力量的积极性参与相关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这样做,是贯彻中央政治局的意愿意图和意志,顺水推舟,回应民众呼声和民众需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必然要求。领导有意愿意图和意志,执行部门要贯彻落实顶层设计;民众有呼声和要求,领导要回应,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需,这是民意基础,是“从群众中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实践的精英化和大众化两轮并驱的生动体现。

    这样做,必须要做到务实不务虚,一步到位,实质性地建立长效机制,把相关工作规定进国家立法中去。相关工作必须要纳入国家层面的立法中去,做到有法可依,且法是良法;不能运动式地做工作,风头过后便回复过去的生态,要建立长效机制,警钟长鸣,长抓不懈;要比城乡代表同等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更进一步,实质性地建立资源库,把真正的人民群众随机选调的陪审员中去,一案一换,不能让当官的或沾当官的边的当陪审员自己评自己,自己替自己说好话,增强陪审员的代表性、利益相关性、实质性和独立性。

    这样做,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光明的出路。我国改革开放后改变了经济政治高度集权和所有制、社会阶层单一的结构,经济社会结构日益多元横向;发展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突出,民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和发酵,用不久前人民日报的评论的话说,我国现阶段的情况与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情况相类似;而现今又迈进网络时代,网络舆论力量不可小视。对于现今的矛盾和问题,既不能回避,也不能压制,而应顺势而有所作为,否则后患无穷。新的领导上台后,对此有所认识,新领导有新作风,新作风会带来新变化,在“三公”消费和铺张浪费的治理中监督、审计和纪检监察工作引入“人民陪审制”会有光明的出路,至少能减小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加强粮食安全,还能节约财政资金,改善资金使用结构,净化官场风气,改善党群官民关系,提高政府权威和公信,树立政府形象,何乐而不为。



责任编辑: 陈文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