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剩宴”不是盛宴
作者:程振立   发布时间:2013-02-05 14:36:03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会议中提出勤俭办事业、反对排场比阔气的要求。言语铿锵,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闻后心神通畅。

  不知从何时开始,饭桌上的酒菜越上越多,越剩越多,国人传统的好客与热情,在公款吃喝的放肆中,在虚荣与面子的喧嚣中,在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攀比中,扭曲为铺张浪费与奢靡奢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和艰苦朴素的我党优良传统抛之于爪哇。

  “剩宴”的现象,是对历史的遗忘。电影《一九四二》饿殍遍野的呼号尤绕耳畔,解放初期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配给食物的场景还在胶片中流淌。遗忘历史,一个民族,注定会被历史所遗忘。在我农村老家,大手大脚花钱的持家婆娘,从来都被村里的老人鄙夷和责骂,因为他们知道,田里的稻谷有丰有歉,生活总有天灾人祸,还有那些饥荒的滋味,实在让他们无法“好了伤疤忘了疼”。

  “剩宴”的现象,是对党性的背叛。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从来都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去年,我有幸踏入圣地延安,杨家岭早晨的薄雾中,主席躬耕的菜畦,总理和老总窑洞里的手摇纺车,南泥湾沉甸甸的庄稼,一切都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精气神。

  “剩宴”的现象,是对廉政纪律的懈怠 。“五个严禁”、“六条禁令”,记得住,念得响,更要做得好。你来我往,单位交流,确实必要,但必须把握一个“度”。须知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血汗,而每一次“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铺张,都是对自律的“糖衣炮弹”。廉政,不仅是不贪不占,更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剩宴”的现象中,也存在很多的无奈。当大环境形成,我们更多的是无力反抗。生活好了,谁也不差那一口,觥筹交错,并非很多同志之所愿。“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的老婆分床睡”,在基层,一些乡镇干部常常诉苦,一天要赶几个应酬,每个应酬都要多上菜上好菜,自己还要喝足喝够喝到位,否则就是对同级没感情,对上级没热情。

  在杨家岭的窑洞前,主席用了2毛钱自种的辣椒和青菜,招待了爱国华侨陈家庚,与蒋介石800大洋的珍馐佳肴高下立别,却赢得了陈先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慨言。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盛宴”。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盼盼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