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首页> 首页人物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群众的“亲人”
——记腾冲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李有刚
作者:段金辉   发布时间:2012-06-05 16:50:17


    今年,为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号召,云南省腾冲县人民法院挑选出8名干警进驻8个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李有刚就是其中一名,派驻曲石镇回街村。到今年为止,李有刚已经连续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3年了。

    在这3年里,李有刚始终用自己的真心对待每一个村民,用自己的真情为村民办好每一件事,尽最大努力当好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为驻扎村办实事、解民忧、谋发展、促和谐。为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他积极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冥思苦想寻求发展渠道,积极奔走寻求各方支持,当好村民的“军师”和“桥梁”;为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促进家庭、邻里和谐,他不辞劳苦,不怕麻烦,不分昼夜地深入村民家中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当好村民的“和事佬”。李有刚说:“我到了哪个村,我就是哪个村的人,我会把村民们当作的自己的家人来照顾。”他事事为村民考虑、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甘于付出的无私情怀深深打动了村民们的心,受到了村两委和村民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每次派驻期满离开村子时,李友刚都会受到当地村民的再三挽留,当地村民们在心里早把他当做“亲人”,舍不得他离开。

    村民冷暖记心上

    无论被分配哪一个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李有刚的首要任务都是深入村民家中走访调查,了解该村的村情民意,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无论做何事都感到心中有数,不会背离村民的意愿。今年2月,李有刚被分配到曲石镇回街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村上任后,他一如既往地开展其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首项工作,即进行走访调查,深入了解村情民意。通过走访调查,李有刚了解到回街村是一个靠种植业为生的村庄,主要种植水稻、烤烟、草果,没有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小,仅1.4亩,种植业的收益并不好,人均年收入仅2000多元,大部分人要靠外出务工来维持家庭生活,村民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还有部分孤寡老人无人照看。回街村民的贫困生活深深牵动着李有刚的心,为了给生活贫困的村民带去一点温暖,李有刚将自己半成新的衣服装成满满两麻袋,带到村上分发给家庭困难的村民。每次回城办事,李有刚都会买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平常没事的时候,他就到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外出取经求发展

    狭窄而泥泞的小路,破旧的房屋,朴素的穿着,是回街村给李有刚的第一印象。作为回街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李有刚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要想改善村民们现有的生活条件,迫切需要帮助村民找到一条适合回街村的经济发展道路,所以,他从走进回街村的那一刻开始就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寻找。

    从前段时间的走访调查中,李有刚了解到农民收入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是回街村目前的真实情况,这让他想起了两年前自己所驻扎的猴桥镇下街村,他发现回街村的自然条件与猴桥镇下街村非常相似,都是田少地多。下街村这几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回街村向下街村学习,充分发挥林地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回街村村民的生活条件也肯定会有所改善。但是,李有刚知道光有想法不行,关键还要看想法符不符合现实,于是,他立即展开调研,在确定回街村确实适合发展林业经济后,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回街村村两委成员。为了让村两委成员能够充分认可自己的想法,今年2月,李有刚邀请回街村村两委成员及各村民小组长到林业经济发展较好的猴桥镇下街村参观学习,调研考察林业经济发展思路。在下街村,李有刚和回街村村两委、各村民小组长详细听取了下街村村两委介绍下街村的林业经济发展思路,并在他们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下街村的林业发展。参观学习回来后,回街村村两委和各村民小组长表示,非常感谢李有刚组织这次外出考察学习活动,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回街村,亲身感受外界的发展,学习外村的发展经验,用开阔的眼界和广阔的思维解决回街村的发展问题。

    化解纠纷促和谐

    促和谐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七项任务之一,为此,腾冲县人民法院要求驻村工作队员要深入群众家中听取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疏导和化解邻里纠纷,确保驻扎村群众无刑事犯罪、无上访,不参与群体性事件,实现家庭、邻里和谐。李有刚牢记院领导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为回街村民疏导、化解矛盾纠纷。

    几个月前,回街村村民杨某儿子骑摩托车与马某(家住芒棒乡上营村)驾驶的私家车相撞,杨某儿子当场死亡,经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书认定,此次交通肇事者杨某之子和马某各承担50%责任。事故发生后,杨某家和马某家就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杨某数十次找到马某,要求其承担责任,但马某一直不予答复。无计可施之时,杨某想起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李有刚,想起了他曾到家里来发放的便民联系卡。杨某翻出便民联系卡,找到李有刚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向李有刚求助。接到电话了解情况后,李有刚答应杨某尽快帮其解决纠纷。挂了电话后,李有刚立即拨通马某的电话,表明身份后,他征求马某对解决纠纷的意见,并详细地向马某解释了相关法律法规,希望马某能主动承担其应负的责任,早日了结这起纠纷,但马某拒接承担责任,并扬言:“我们乡比你们乡大,我们寨子比你们寨子大,我们人比你们多,打架我们根本不怕你们。”,说完便挂断电话。面对马某的蛮横无理,李有刚从未放弃,他多次打电话给马某,但马某一直不接电话。李有刚又拨通了该案承办交警的电话,向其说明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请求交警部门协助解决。经过多方努力,马某终于同意和杨某家坐下来协商解决。5月21日,李有刚将杨某和马某召集到回街村委会,与村两委和办案民警一起为杨某和马某调解纠纷。在大家的劝导下,双方最终达成了赔偿协议,纠纷圆满解决,杨某的心里终于得到一丝慰藉。

    不辞劳苦解民忧

    乐于助人俨然成了李有刚的爱好,无论是以前在单位上班,还是下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三年里,只要有人求助于他,不管多么困难,多么辛苦,他都会尽全力提供帮助,被周围人亲切地称呼为“老好人”。自今年李有刚驻扎回街村以来,他的“老好人”称呼再次得到了回街村民及附近村民的认可。

    5月25日,李有刚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接通,对方心急万分地问李有刚是不是回街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李有刚回答是之后,对方称他是曲石镇清河村村民卜某,通过便民联系卡找到李有刚的电话,有很重要的事情请他帮忙。李有刚通过询问得知,卜某及妻子省吃俭用,购买了一辆小车,但该车刚开回来几天就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听说回街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李有刚有30多年的驾龄,懂得检修车子,所以他们将车开来回街村,想请李有刚帮忙检查一下。李有刚爽快地答应了。通过细致检查,李有刚确定卜某的车子是变速箱出问题了,得知车辆购自保山某汽车营销公司后,李有刚帮卜某将开车到保山,要求该公司调换或者免费维修车辆。在李有刚的帮助下,最终公司同意免费为卜某维修车辆。车子修好后,卜某夫妇俩开着车高高兴兴回家去了。事后,村民们和车主纷纷感慨:有了新农村指导员李有刚,很多事情得到了他的帮助和解决,我们农民心里踏实多了。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