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要闻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刍议案件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建议
作者:王洪亮   发布时间:2012-04-24 09:42:19


    案件质量是审判工作的主题和生命线,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法官和法院的声誉、关系公正司法和司法为民的落实,因此,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端正司法态度,提高司法水平,有效提高案件质量,推动审判和执行工作的良性开展,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笔者诌议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与同志们探讨。

    一、案件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立案环节问题

    案件流程管理信息,案由定性,信息填写,应诉、举证通知、当事人须知、授权委托书权限等不全面详细。

   (二)审理阶段问题

    诉讼证据材料应注明提供人和日期而未注明;公开开庭或宣判没有公告;开庭程序随意性大;庭审笔录、宣判笔录不规范;对案件的证据的分析、说理透彻;裁判文书的用词规范;援引法律条文的完整、准确性。

   (三)执行环节问题

    执行通知书超期送达;大部分案件未要求当事人申报财产;执行款物管理不规范;迟延履行按双倍计息执行的不统一;不向当事人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执限过长。

   (四)卷宗装订问题

    卷宗装订排列顺序不当;纸张不统一。

    二、案件质量问题的成因

   (一)重数量轻质量

    个别干警把多办案、快办案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对如何注重细节办好案、办精品案往往注意不够。

   (二)重实体轻程序

    个别审判人员对案件是否结案或当庭执行、被改判或发回重审这一结果比较重视,但对案件的程序性、规范性事项的处理不够细致严谨。

   (三)评查制度不完善

    案件质量评查只着重查找问题,但对如何评选出高质量案件以供审判人员参照还做得不够,一些评查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

    三、提高案件质量的建议

   (一)牢固树立案件质量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活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队伍素质、维护司法公正、服务发展大局,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新期待、新要求,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切实解决审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程序规范意识,树立全面的案件质量观,对立案、审理、执行等各环节的工作,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从办案过程的微观抓起,保证宏观上审判质量的提高,努力把法院建设成司法公正,形象良好,人民满意的法院。

   (二)加强审判业务技能培训

    以增强司法能力、规范庭审活动为重点,加大审判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力度。互帮互学,请办案能手、办案标兵或者资深法官来传授先进工作经验。

   (三)规范司法行为

    一是开庭前,要充分做好庭审的准备工作。掌握案件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证据,对庭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要有所准备,确保庭审的质量;二是在庭审过程中,除严格执行庭审程序外,还要注意尊重诉讼参与人。特别是在公诉人宣读、出示证据材料时;当事人、代理人及辩护人发表意见时,合议庭成员要认真倾听,不要商议其他事情,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为正确、及时结案,提高案件质量打好基础;三是无论是在开庭审理、依法调解还是事后答疑的过程中,法官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行为规范。有时审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肢体动作,当事人都可能当作一种信号,会实实在在影响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甚至会造成不良影响;四是必须坚持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司法实践中,程序公正常常超越实体公正的价值,更加受人关注,公道正派、行为规范的法官形象更加受人尊重。

   (四)完善案件质量评查方法

    建立集事前、事中、事后、层层把关为一体的案件质量评查方法,让评查贯穿案件质量运作的全过程。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规定,从立案、审理到执行的全过程实行网上流程监管,及时录入信息,安排专人进行考核。对先予执行、财产保全、刑事案件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等对案件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执法活动实行重点监管和异体监管,进行全程跟踪、专项审查。

   (五)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我们要把审理案件的过程当作是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传达正义信息,与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乃至公众进行公开对话、宣传法律,昭示正义的过程,以公正高效的审判结果,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达到提高案件质量的目的,落实“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要求,产生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审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全体干警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依法办案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确实保障和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才能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王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