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龙江政法英模先进事迹首场巡回宣讲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1-05-17 13:29:02
黑龙江政法英模先进事迹首场宣讲会在省法院举行。 黑龙江省巴彦县人民法院法官刘春荣作先进事迹报告。 近日,黑龙江政法英模先进事迹首场宣讲会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来自巴彦县人民法院的刘春荣向大家作报告。 宣讲会前,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石时态,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中明接见了刘春荣,对刘春荣取得的工作成绩予以肯定,勉励她要更好地工作。 她扎根基层法庭32年。近年来,她主审7000多起案件,无一发改、无一申诉、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日均审结2.2件,调撤率达到90%以上。她就是小镇女法官刘春荣。 人物档案 刘春荣,女,汉族,黑龙江省巴彦县人,1969年4月生,中共党员,法律本科学历,现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人民法院兴隆人民法庭庭长、一级法官,第六届全国女法官协会理事。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我最喜爱的好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先进个人、黑龙江省“十佳”公仆、哈尔滨市最美公仆、感动哈尔滨人物等荣誉,荣立一等功1次。中共黑龙江省委政法委、省法院分别作出向刘春荣同志学习的决定。 她在人民法庭工作30年,始终坚守着对党的审判事业无比忠诚的信念,不但把忠实履职,依法办案视为天职,还设身处地为广大百姓着想、帮群众解难,心系群众、秉公执法、廉洁办案,在忘我工作中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刘春荣,是新时期法院系统的优秀代表,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典范,是全省法院干警学习的楷模。近年来,她每年承担着500余件案件的审理,共审结案件7000余件,平均每天审理案件2.2件,案件调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她将深沉的热爱,根植在基层大地 兴隆法庭地处巴彦县北部,辖区西邻呼兰,北邻绥化、庆安,东临木兰,辖区有6个乡镇,20多万人口,案件数量年均在500件以上。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春荣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一干就是30年,由于各种原因,兴隆法庭的干警始终没有按标准配备,特别是2013年法庭副庭长退休后,就只有她这一名法官。为此,她贪黑起早,放弃节假的休息,加班加点地审理案件。 一次,因为过度劳累,刘春荣病倒了。医生让在家休息治疗,但有一起土地纠纷案件,就定在当天开庭。原、被告双方原本是住了多年的邻居,但因为耕种的土地相邻,为了一垄耕地而争执多年,甚至大打出手,派出所也处理过他们的纠纷,始终没有任何效果,两家甚至扬言不惜出人命也要争这垄地。考虑到如果延期开庭可能导致双方矛盾更加激化,刘春荣拒绝了书记员的好心劝阻,带病坚持正常开庭。庭审时,她一边挂着吊瓶一边组织庭审。在调解阶段,她耐心地向双方释明法律,并请来村委会主任一起做工作,从两家父辈就是好邻居相处如一家人的角度,劝导双方各让一步。看到她因高烧而通红的脸,听着她因咳嗽而沙哑的声音,原、被告终于被打动了。他们说:刘庭长为我们这点事有病都顾不上治,挂着吊瓶为我们调解,我们再争这点东西真是对不起人家呀。看到他们在调解书上签字,昔日拿刀握棒的手握到了一起,两个“仇人”又变成了好邻居、好哥们,刘春荣欣慰地笑了。 她将尽职的履责,躬耕于服务大局 兴隆镇是巴彦县最大的乡镇,一镇通“四县(市)”,也是巴彦唯一通火车的乡镇,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但随着近年来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一些社会矛盾也突显出来。 2013年,辖区某村18户村民要求村委会给分地,多次协商未果后,以韩某、姜某为首多次围堵政府并进京上访。为此辖区党委政府多次找到法庭请求依法解决,但因该案不属法院受案范围,无法进入诉讼程序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刘春荣没有一推了之,而是从大局出发,多次到18户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并根据他们的要求向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在此过程中,她了解到带头的韩某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上有80岁的老母需要赡养,因儿子离婚,下还有4岁孙子也要抚养,而韩某本人已60多岁了,如果分不到地,将失去生活来源。为此,她多次找村委会和镇政府,要求按政策给韩某一定的照顾,经过协商,政府为韩某全家办理了低保,当韩某从刘春荣手中接过低保存折后激动地说:谢谢刘庭长,如果不是你帮忙,这事肯定不成。我这几年上访、打官司,都和村上打出仇了。政府能为我着想,我也不能不讲道理,我和其他人再也不上访了,就等你和政府给我解决问题。 后来,在她的建议下,村、镇两级政府妥善解决了18户村民的问题,村民们还敲锣打鼓地给政府送去了锦旗。据统计,几年来,她共协助辖区党委、政府妥善处理群体性纠纷20余件,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她将万缕的牵挂,化作于排忧解难 法庭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窗口,也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前沿阵地。多年来,刘春荣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心上,把百姓的冷暖放心头,竭尽全力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015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她正要给家人包饺子准备年夜饭,忽然接到了值班干警的电话,说法庭门口躺着一个老太太非要告自己的儿女,不给处理就不走。听到这个消息,她立即赶到法庭,表明身份后老人终于肯进屋说话,看着老人冻得哆哆嗦嗦,她立即让值班干警给她倒上开水并买来吃的。从老人断断续续的交谈中了解到老人已82岁了,有四个儿女,都住在一个村,她在儿女家轮流生活。因为几个儿女都说她以前处事不公,把房子和土都分给其他儿女,引发矛盾,这才导致她大年夜到法庭来起诉。了解情况后,刘春荣和值班干警立即开车和老人一道来到了老人的大儿子家,并让他将其余三个子女一起叫来。在子女和老人都充分表达想法后,她对老人的子女慑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是指出在过去艰苦岁月中,老人一个人能养活他们四个儿女长大成人已属不易,而今天生活条件好了,为了争点家产,四个子女竟在大年夜让老人无家可归,孝心何在,良心何在?在她严肃的批评教育下,四个子女痛哭流涕,纷纷向老人下跪认错。刘春荣也当场让他们签订了赡养协议,一场家庭纠纷就此化解。从老人家出来时,已是午夜时分,回望老人家里温暖的灯光,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虽然她又一次失去了和家人吃年夜饭的机会,但一人的不团圆,能换来千家万户的团圆,她的心里仍然充满了幸福感。 几年来,刘春荣的足迹已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社区、村屯,成了名副其实的“本地通”。同事们开玩笑地说,只要你说出一个屯名,甚至这个屯里的“名人”,就是蒙上刘庭长的眼睛她都能找得到。的确,30年的法庭工作,她已融入到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之中,每当老人们关切的叫她“闺女”,每当同龄人叫她一声“大姐”,每当小朋友叫她一声“阿姨”,她的心里都是温暖和欣慰。 她用初心与使命,书写着一腔忠诚 俗话说“官司一进门,两头都托人”,在农村由于有些人法律意识淡薄,有这种想法的就更多。刘春荣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亲戚多,同学多,朋友多,他们及他们的亲属一旦有了案子,就想方设法地找她疏通,要求给予关照。但在法律、亲情、友情面前,刘春荣始终坚持法律至上,绝不用手中的权力为她自己谋取一分一毫私利。 2016年夏天,刘春荣同学的弟弟因为交通肇事致人受伤而被起诉到法庭。开庭前一天下午,同学来找刘春荣要求给予其弟弟关照,不赔或少赔钱。刘春荣向她耐心解释法律规定,表示只能依法判决。同学听了后很不高兴,说你当了庭长,我们都想借点光,可你也太不给面子了,说完转身摔门而去。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发生在刘春荣身上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虽然也为此失去了一些“亲戚朋友”,却赢得了辖区百姓的认可,树立起了一名党员法官应有的形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春荣同样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作为哈尔滨市人大代表主动捐款,同时积极参与到辖区乡镇(兴隆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当中去,包保兴隆镇美丽家园等4个小区、6栋楼房、36个单元共700多家住户,负责小区的抗疫情宣传和出入人员的登记、巡逻管理等工作,每天早上7点半上岗,晚上7点钟回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庄重誓言,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
黑龙江法院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