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观点> 法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人文的时代进步
作者:李方弟   发布时间:2020-05-29 11:10:46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关系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一个人的从生到死。从近年来网络常见的诸如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伤人、夫妻共同债务、个人信息保护、居住权、肖像权、性骚扰、校园暴力、直播打赏、霸王条款等等纠纷和问题,都有了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此次民法典草案的编纂,不仅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进行系统整合,更是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下出现的新情况,填补法律空白。

  一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文化特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此次的《民法典》草案,没有照搬别国的民法典,而是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适应时代文化和人民精神需求的潮流变化。在此次草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近些年网络新闻热点相关的法律条文。这些新闻热点,正体现了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变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新的问题、矛盾和诉求。这些问题产生于中国,也必将在中国解决,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是别国民法典作为参考就能解决的,它必将要在中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下来解决。因此,民法典草案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事关民生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二是体现了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适应。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些年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人们对于更加优质美好的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但同时,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赶不上发展水平,发展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以上这些都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民法典的诞生正是基于对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国情变化而作出的新适应。民法典也将在次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更好地解决人民在社会主要矛盾基础上产生的问题的和诉求。

  三是体现了中国历史人文的时代进步。民法典草案是“仁者爱人”的历史观照,它不再是大而化之的法律规定,而是化而细之的人文关怀。在民法典的指导下,人们的生活问题将更加细化,更加有法可依,人们生有所护,老有所养,生活质量也将逐步提高。可以说,民法典的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是中国历史和人文的重要进步。

  作者单位:河南省睢县人民法院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21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