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衡山游
作者:周师佳 发布时间:2015-08-14 08:54:17
古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王观另有诗云:“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诚然,山水各有千秋,可我并非沉稳之人,在山水之间素来更喜灵动柔美的水,山对我而言更是一种庄严稳重的象征。于是,怀着对山的敬仰,在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个暑假,便踏上了通往衡山的心愿之旅。 衡山是五岳名山之一,以独有的秀闻名于世。早在清朝魏源的《衡岳吟》中就有“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这样的赞美之词。而衡山不仅自然景色优美、令人流连忘返,而且人文色彩浓厚,儒释道三家的学说互相渗透形成了南岳特有的文化。有历史厚重感的东西往往是更令人神往的,思及此,对衡山的敬仰便更是多了几分。 待我刚踏上进山的小道,便被眼前之景给震撼了,满眼的参天古树,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耳语,满耳的泉水叮咚,一派与凡尘隔绝的世外桃源之景,这觅得的一份心灵的幽静大抵是城市的钢筋水泥怎么也给不了的。 沿着小道拾级而上,两旁处处都是茂林修竹,隔一段便能看到“清泉石上流”的美景。雨后的衡山更是娇艳欲滴,不禁让人想起“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佳句。越往上走,涌起的烟云可是越多,飘飘然恍若腾云驾雾,置身云梦之中。你能清晰地看见云雾的流动,本一座座清晰可见的山峰被一团团烟雾笼罩住,渐渐隐去身形。这时,一阵清风拂面吹过,风过处,天空便由灰而白、由浊而清,浓雾消散,远处的山峰便又清晰可辨了。走着走着,只觉一缕缕、一团团的青烟白气,荡于胸前、流于指隙,努力地想要把这缕白嵌入自己的皮肤,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么都未捉到。 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有好多次已经累得腿脚发软发颤动弹不得了,可一想到山本就是脚下不断攀登的路,是追求不懈的梦,是对目标执着而近乎顽固的守望和追求,却也不忍让自己的懒散亵渎了山的伟大。人总归是要有信念的,有了信念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就这样,便一路过了忠烈祠、紫竹林、半山亭、五岳殿、南天门、会仙桥等景点,直达了最高点祝融峰。 接近祝融峰的时候,一大片一大片的树荫已渐渐隐去,有“重见天日”之感,视野也渐渐变得开阔起来。等到真正登上祝融峰的时候,才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什么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面对着翻涌起伏的云海,横亘在脚下的连绵起伏的青山,有的不仅仅是一种征服的成就感,更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那一刻,于俗世中所经历的种种不快、怨恨、愤懑、自持等情绪全都随着飘渺的云雾烟消云散了,你能做的只是闭上眼睛享受这一刻的静谧。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攀登呢?最美的风景永远都在最努力地拼搏中待续。你不奋力拼搏过、你不历经艰险过、你不勇往直前过……那么,你永远也不能站在一个制高点欣赏别人企及不到的风景,收获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旅行最大的益处,不在于看到多美的景色,也不在于遇到多少人,而是走着走着,于刹那间重新认识了自己。下山时重返山林,把自己与大自然真正融为一体,那么一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陶渊明“请息交以绝游”,为什么竹林七贤愿寄情山水而不问政治,为什么老庄追求于拥堵中开辟沉寂、于完满中留下空缺。这个世界太浮躁,而渺小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则是在方寸灵台之间,开辟出一片自我的田园,保持内心的安宁。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心远地自偏”了。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