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走下去,让法治建设接地气
作者:杨青   发布时间:2015-02-15 12:03:19


    一个世界,一个梦!一段人生,一种选择!回顾生命轮回的过往,我有幸成为了偌大世界中蕴育法官梦想的沧海一粟。但这微小的一粟,却有着一个追求“千万”的梦。说到这里,也许你们会说“千万”的财富?这多遥远呀!不要惊讶,我梦想的财富只有四千万: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辛万苦。这是刚进法院时老庭长给我工作上说的第一句话,看似简单,却深刻地折射出一名法官所肩负的责任和面对的挑战。在履职的过程中,我们只有积累了这“四千万”的财富,才能成为百姓信赖的知心人,成为群众困难时的指路人,成为人民心中真正的法官。

    六年前,我怀着无限的憧憬走进了法官队伍,当原本晕车的我第一次随着同事们颠簸近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开庭地点时,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法官高高在上坐堂审案的美好消失殆尽,路哪像是路,只能算羊肠小道,漫天的尘土飞扬,旁边更是深不见底的沟壑,与书本上的磅礴的乌蒙可谓相得益彰。四十多度的高温和那简易的法庭,一起一触即发的矛盾在庭长娴熟的处理下调解成功,他皱着的眉头在高温烘烤下显现的黝黑中舒展开了,而我就在这样的不解和困惑中,结束了自己法官道路的第一步,是喜?是忧?是彷徨?

    六年中,从法庭到机关;从威信到盐津;从巡回审判到编织法治梦。一路走来,那些奔波在田间地脚,就地办案的法官们,用生命和汗水谱写了无数和谐乐章,用信仰和清贫坚守独角兽的世界,不为生命中有多少辉煌和灿烂,只为法治梦想更接地气。

    还记得去年秋季,我办理了一件八旬老母亲状告儿子赡养纠纷案,考虑到原告年迈行走不便,我们决定开庭时到当事人所在的村子里去。开庭那天,在我们搭建的临时法庭外,站满了来旁听的村民。庭审中,儿子对母亲的起诉很是不理解,而原告一味的流泪不语,使庭审一度中断,看着看着泪流满面的母亲,听着儿子喋喋不休的辩解,累了一天的我,很想,一判了之,但看看胸前的天平,看到群众信赖的目光,我心平了,对双方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后,才使现场气氛有所缓和,原告开始对我投以赞许和信任的目光。调解阶段问及原告为何起诉时,她早已泣不成声:“我……我……起诉只为见我儿子一面”,话音刚落,旁听群众都红了眼眶,原来儿子在外打工多年未归,留守在家的母亲想念儿子,才用起诉的方式让儿子回家。被告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扑通”一声跪在母亲身边,“妈,我错了,我以为寄钱回家让您衣食无忧就是孝敬,”母子俩抱头痛哭。而在场的我,转身擦去再也忍不住的泪水。

    临走时,看着喜极而泣的老人,我们又对前来相送的被告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才打着手电筒徒步踏上归途。当我们摸索着走下山的时候万家灯火都已经熄灭了,山村早已沉寂在茫茫的夜色中,此时的我很累,双脚像打了石膏似的酸痛僵硬。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巡回审判,化解了母子间的隔阂,教育了旁听的群众,回想起当时开完庭之后,旁听的群众张婆婆紧紧握着我的手说道:“我今年88岁了,法庭进山旮旯,这还是头一回,我儿子当场就说要多花时间陪陪我这老太婆,你们真是咱们的暖心人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天天走向成熟的同时,我更能深深地体会到当事人诉讼请求中的那份凝重、期盼和焦虑,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法官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有了这种神圣的使命感,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翻阅那永远翻不完的卷宗、法典,因为我知道:法官守护着法律,而法律就是天平,在天平的砝码上,刻着两个字——“公平”。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华丽的词藻赞美生命的理念;我不是歌者,无法以优美的旋律讴歌人生的内涵,但我是人民法官,我要用双眼洞穿谎言和罪恶,用双耳倾听申诉和控告,用双手擎起正义和美好,用双脚走出不倦和奋进。

    多进村子少坐堂,巡回审判法官忙,田间地埂来调解,法治百姓心中藏。在为民司法的法治路上,我们盐津法院的法官们一直在坚持:走下去,让法治建设接地气。

    作者单位:云南省盐津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力蒙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