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皇帝的新装与皇后的贞操
作者:吕国清 发布时间:2014-03-13 13:37:44
皇帝的新装与皇后的贞操看似是两件不搭界的事情,但站在司法公信力的角度分析,却可找出其内在的联系。既然两件事都牵涉到皇家,那自然是大事了,这里不妨从“皇帝的新装”与“皇后的贞操”的掌故说起。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国王每天只顾穿新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被两个骗子骗得什么都没穿就去游行。但在皇帝的威压之下,敢于说真话就是“不称职”、“愚蠢的无可救药”,所以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随声附和地跟着夸耀并不存在的新衣,最后还一个天真的小孩揭发了谎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童心。 “皇后的贞操”一事衍生了西方法谚:司法如皇后的贞操,不容置疑。这个法谚来自于凯撒大帝与皇后的故事。有一次,罗马举行波娜女神纪念仪式,依照当时的习俗,作为男人的凯撒大帝必须离开家中。这天,庞贝亚的情夫克罗地亚斯便利用这个机会溜进了恺撒的家中。不料,这事被侍女发现了,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罗马城,因而,皇后庞贝亚被疑与人有染,凯撒大帝尽管相信自己妻子的忠贞,但他还是果断地休弃了妻子。法官问他为什么,他答:“皇后的贞操,不容怀疑。” 因为凯撒大帝认为,皇后如果在贞操上有疑,她就不能再母仪天下,作为伟大的罗马最高执政的妻子,应当是美德的完美化身,别说有任何不检点的行为,连让人产生怀疑的空间也不能有,哪怕一丁点怀疑的空间,也是不能承受之重,有损国家形象和王权的威望。 从司法公信力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掌故,司法就应有像皇后贞操那样的公信力,但为什么出现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呢,有必要结合皇帝新装的童话来思考。司法当如明镜,要明察秋毫才有说服力;司法当如天平,要公平公正才有公信力。司法公信力出了问题,就如同人们怀疑高贵皇后之贞操发生了问题,这可不是小事,应当找出现问题发生的原因。“皇帝的新装”这出闹剧可以比做司法中的错案,除了分析司法内外环境等客观原因外,恐怕重点要找司法操作者自身的问题。之所以发生“皇帝的新装”这样的闹剧,我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皇帝自身的原因。在这则童话中,皇帝是闹剧始作俑者,但最终也是受害者。两个骗子之所以得逞,就是利用了皇帝爱穿新衣服而又愚蠢、自欺欺人的本性。骗子说新装具有“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的特性,而皇帝居然信了(至少从行动上让人信了)。当权者爱慕虚荣,上之所好,下必仿效,下面的人自然会揣测皇帝的心理,也就跟着加以“配合”了。 二是没有说真话的环境。在“皇帝的新装”童话中,包括皇帝派去的老大臣在内的一群随员都很圆滑,他们尽管没有在骗子织布机上发现任何东西,仍异口同声地盛赞布料漂亮,就是皇帝穿着子虚乌有的新衣开始游行了,大部分看到的人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衣裳真是漂亮!”两个骗子之所以得逞,就是利用了皇帝身边随员虚伪、狡诈、患得患失、曲意自保的弱点,也是利用了人们从众、怕事的心理,没有人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当然就不能揭穿谎言。 三是没有实事求是的勇气。按理说,皇帝、大臣和成年人都应当比儿童成熟,但为什么显而易见的问题却看不出来呢?一定是被什么东西蒙蔽了眼睛。我看就是自私、功利、从众、明哲保身等利己主义思想在作怪。恐怕不是看不出来,而是即使看出来了也不想说、不敢说;或者是自身就有什么问题,或者怕引起对自己不利的后果,所以,面对假象就选择了沉默或“人云亦云”,失去了揭穿闹剧的勇气。看来没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没有敢于较真的环境,最后恶果自然不可避免。 司法作为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应当具有冰清玉洁的特质,具有不容置疑的公信力。司法要享受国母般的荣耀,就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前提是必须具有不容置疑的贞操,哪怕是一丝一毫、甚至是未必属实的合理置疑都不应存在。西方说:法院是法律帝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西方一位哲人说,如果社会上追求完人的话,法官就应该是完人,这就对作为“王侯”的法官的确良职业操守提出了很高要求。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职业需要法官要有良好的操守,戒除不良嗜好,就是正当的业余爱好也要防止被别人利用。法官要敢于坚持真理,不能被金钱、权势等东西“绑架”,随波逐流就有可能铸成错案。法官需要廉洁,要经得起金钱、美色、享乐等不良诱惑,否则办理的案子肯定不会公正。法官需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贞,做到无私无畏,敢说真话,不然就丧失了居中裁判的资格。法官要能坚守底线、不越红线、筑牢防线,在操守上就不会“出轨”,其操守才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司法实践中“皇帝的新装”之类的闹剧加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赵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吕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