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赡养案件离我们而去
作者:杨浩 发布时间:2013-11-19 10:04:31
古语有云:“百善以孝为先”。“孝”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几千年一直被人们尊奉的价值观。古代封建王朝都以“孝”治理天下,如汉朝的官员大多是经过“举孝廉”的途径入仕途。而且但凡如有官员父母亲去世,无论是上至一品大员还是下至刚入流的九品芝麻小官 都必须去职回家丁忧三年,侍奉父母。《论语·子路》中便有“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为父隐”也一直是古代法律基本原则之一。而在古代各种成文法种关于十恶不赦的重罪规定中“恶逆”便是其中之一。以上种种,无非说明一个问题,“孝”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文明发展,这种传承了几千的孝文化却渐渐的淡漠了。在越来越讲究个人权利的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并不赞成古代的那种毫无条件的愚孝,但对于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亲,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赡养终老,那绝对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在我工作的半年中,却遇到好几件赡养的纠纷,其中一件最让我印象深刻。那七月的一天,烈日炎炎,即使呆在空调房里,但依然消解不了几分酷热的。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扶着拐杖来到了我们办公室,其中一只手还缠着绷带,颤颤巍巍地朝我走来。 我连忙起身,把他扶着坐在旁边,赶紧问道:“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老太太操着一口宜春土话,含含糊糊的说了一大通,因为我是外地人,只能半听半猜,但结合她那激动气愤的神情,我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原来他是打算来法院起诉她的两个儿子关于赡养的问题。我想天下大概没有几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儿女的,作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一辈的人,一辈子遵循着“生不入公门,死不入地狱!”信念,而却被逼到来法院起诉自己的儿子,在她心底该有多么的委屈与辛酸。对于这种案件,开始我只能劝说,希望她能回家好好跟自己的儿子谈谈,毕竟一家人对簿公堂,那绝对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老太太十分的坚持,我只好慢慢解释了关于起诉的一些程序问题。 听完我的解释,老太太点了点头,扶着拐杖,起身便离开了。当看到她那苍老而佝偻的背影离开法院时,我有些茫然无助只得在心底默默祈祷,希望她不在来法院,希望他儿子的不孝只是出于一场误会。 然而我的祈祷似乎不够虔诚无人搭理,下午刚来到办公室,那个老太太便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手里还攥着几张纸,一颤一颤。虽然她极力挺直那有些弯驼的背脊,但依然抹不去岁月留下的苍老。猛地,我眼眶有些湿润,心中似乎压了千重山,一时间有些说不出话来。 “状子写好了,我要起诉!”声音格外的清晰,没有一丝含糊。即使一个外地人,我也听得很清楚,但打心底我情愿这一刻我什么也听不懂。我不知道该如何劝说,出于工作职责,我只好扶着她来到立案窗口,帮他递上了材料,正式立了案。然后才送走了那位老太太,接着通过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两个儿子,告知他们被起诉的情况。 在电话里,这两人都有些沉默,话并不多,只是答应第二天来法院。第二天一大早,先来的是小儿子,大约四十岁左右年纪,带着一副金丝眼镜。虽然我满腹疑惑,但仍如往常工作一般,首先告知了他法院的诉讼程序,并递给了他相关诉讼材料。他拿着迅速地看了看,便开口说道:“不是我不养我妈,她现在都还住我房子里!” 接着他抱怨似地跟我说了许久,大概意思便是他大哥的不对,跟他没关系。看着他那满腹牢骚的样子,一股怒火油然而生,我很想站起来大声的质问他,但理智告诉我必须让自己平静下来。过了许久,我深深的呼了口气,开口打断了他的喋喋不休地抱怨道:“家和万事兴,你们都是一家人,能不能回家好好的协商?” 然而他不置可否的问道:“他来了没?” “你大哥吗?” “嗯!” “还没有!” “他来了再找我吧!”说完,不待我说什么便拿着东西,边说边走向门外。 唉!我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小儿子刚走不久,他大哥便来了,年近五十,一双手掌黝黑而粗糙,“他来了没有!”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大儿子便质问道。 “刚走!” “他还要不要脸,说好了一人一个月,但我妈这几个月一直都呆在我家,他都不管!”大儿子猛地拍了了桌子,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火山一样,怨气冲天地吼道。 “你们能不能,私下谈一谈,没必要闹上法庭呀!”我只得开口劝道。 “上法庭就上法庭,还有什么事没有,我还有事?”大儿子不耐烦的问道。 我暗叹了口气,一边说着一边把法院材料递给了他,签完字,他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于是我只好收拾好材料,然后准备移送到民一庭,因为案件并不在我们庭里审理。虽然我的工作已经做完了,但心底总是堵得慌。 如今的社会到底是怎么了,难道“孝”真的变得那么一钱不值了吗?近年来网上时不时都会爆出儿子打母亲,甚至杀父杀母的骇人听闻的报道。是这个社会病了?还是人病了?我不是一个医生,我无法去探究。我想,即使是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也没法诊断出一个所以然来。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但我们每一个人至少能够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孝”呢?想到这,我不禁也有些心虚。我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大学,毕业三年了,我似乎没有给他们买过一件衣服一双鞋子,每一个月也就往家里打三两个电话,匆匆几句话,便挂了电话,仿佛是完成既定任务一样。 “父母在,不远游。”然而为了工作,我不得不离家千里,一年到头也难得回家几趟。前几天,国庆节回家后返回这里,因为舟车劳顿,有点累,忘了给家里回个电话。直到第二天,才发现手机上有好几条短信,好几个未接电话,那都是我妈妈深夜打过来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那一夜,我爸爸妈妈,一定睡得不安稳。我很惭愧,我为上一次回家为爸爸买了几瓶酒,为妈妈买了一点宜春的土特产自鸣得意而感到惭愧;我内疚,我为我爸爸妈妈年近五十两鬓苍苍却还在为我奔波辛苦而内疚,他们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最最普通的中国农民,但为了能够继续帮我,希望我能够在城市买房,在城市扎根而辛劳。我岂能不惭愧,我岂能不内疚,但我更应该感恩。 昨天是我妈妈的生日,五十岁的寿辰,从年近半百正式走向了年过半百。我除了打个电话回家祝福一声,似乎没法做得更多,而在电话更多还是她的殷切嘱咐。他们的人生已经走过大半,也许他们三十年后,也会像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一样,只能扶着拐杖,颤颤巍巍。而那个颤颤巍巍扶着拐杖的老太太,在三十年前也一定是为了他的两个儿子而奔波劳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曾这么说道,我不知道他是否做到如此。然而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更知道,孟母也许会为她有个如圣贤一般的儿子而感到骄傲,但我想孟子却更应该为他有个这样伟大的母亲而自豪。而“曾参杀人”,这只不过是旁人对于三人成虎的一种肆意揣测。我坚信,曾母在无论何时都会相信孝悌的儿子,绝不会去杀人。 我们并不奢求人人都能够做到像孟子所说的那样,但孝顺自己的父母,赡养终老,这却应该是天底下所有儿女应该做到的而且必须做到的! 好消息是,这个赡养的案子,最终还是调解结案,并没弄得母子对簿公堂。虽然这并不意味她们之间那道伤痕已经痊愈,但这至少是一个善意的开始,我也笃信母爱的伟大能够弥合一切伤痕。我祈祷老太太一家能够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和和美美。愿天下的父母心,不在伤痕累累,愿天下的儿女们,能够常回家看看,尽尽孝心。我也期盼着我永远不要看到下一个关于赡养的案件,仅此而已。 责任编辑:
陈文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