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要闻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浅谈新时期如何提升法官形象
作者:谢伟鹏   发布时间:2013-08-09 10:04:44


    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部分法官集体到夜总会招嫖事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该事件是在给人民法院抹黑,严重损害了人民法官的光辉形象,是人民法官队伍的“害群之马”。从该事件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呢?我们应更深刻地感触到维护法官形象的重要性,并应积极探索新时期提升法官形象的可行方法。

    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而法官形象则是指人民法官给予人的直观的、具体的、形象化的总看法、印象或感受,即社会公众对法官的总体评价。它是法官价值观念、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廉政意识、服务作风、办事效率、作风纪律的综合反映。法官形象体现了人民法院的精神风貌,是法官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包括仪表形象、纪律形象、业务形象、服务形象和知识形象等。法院的形象公正应当是通过法官来体现的,法官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过程来反映和固化的。主要是司法过程中的活动和与他人之间交往的社会活动,包括司法过程内和司法过程外。《美国法官行为准则条例》第2条就明确规定:“法官在一切活动中均应当避免不当行为或留下不当行为的印象。”最高法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维护和塑造法官应有的形象,第一条规定:“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切实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通过自己在法庭内外的言行体现出公正,避免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

    一、进一步提高法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五个意识。1、服务意识。对于法院来说服务决不是诉讼活动份外的负担,而是一种法定的、必须履行的职责,是应该提倡的职业精神和美德。因此,只有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才能让群众满意。2、宗旨意识。只有增强宗旨意识,认真思考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树立起人民法官诚心为民的公仆形象。3、诚信意识。诚心为善付诸实践,履行承诺取得他人的信任,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因此,人民法院既要做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者、维护者,更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示范者、实践者。4、公正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追求平等、尊重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对法院公正执法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法院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司法公正是法官所必须树立的执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群众心中树立人民法官严格、公正执法的文明形象。5、形象意识。形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象反映素质,折射作风,表现文明,影响声誉,影响环境,法官是公正的化身,法律尊严的体现,所以有人说:“形象重于生命”就是这个意思。

    二、多举措强化法官外在的正义形象。1、端庄朴素的个人形象。法官衣着上不标新立异,庭审中按法律规定着装,不化浓妆,自觉塑造庄重朴素形象。2、注重言谈举止。人与人间传递信息,55%是表情,38%是语调、7%是语言,因此法官面对当事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3、倾听。法官要耐心、全神贯注的倾听当事人的陈述,时间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当事人把话说完,不要随意做道德和法律的评判,一方面是对当事人的尊重,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案情与症结所在。4、沟通。法官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为民服务的,以当事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为当事人服务就是为民服务。要有亲和力,处在公正中立的位置,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当事人的权益。首先要尊重各方当事人,热情而真诚的与其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其苦衷。在调解或开庭时要注意对各方说话的语气语调,注意用词做到不偏不倚,不仅要做到实体的公正,还要注重程序的公正。5、巧妙的言语。法官作为法律文化最有权威的传播者之一,必须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准确的表达法律的内容,并提示法律的本质的精髓。法官庭审的过程,不仅是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了解法官如何公正裁判的过程,更是最严谨的法治教育过程,它可以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知道原来法律的语言可以这么精辟而魄力。6、传播法律信仰。许多案件的当事人若懂得法律,纠纷就不会产生,因此法官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要注重法律的传播。在调解中,要多向当事人传递法律知识,一方面利于调解,另一方面以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裁判时,对裁判文书的结果说明原因,一方面是赢的一方赢得堂堂正正,使输的一方讲输的明明白白;另一方面也宣传了法律,以案讲法,向老百姓传播法律的信仰。法院或媒体也应加大对法律的宣传教育。

    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保障,法官则是公平公正的坚守者。法官形象就是司法的生命,我们应在司法实践中不断严格要求自我,严谨法官形象,维护法律权威,彰显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众对法律正义的新期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平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张红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