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要闻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从司法行为视角谈司法公信力建设
作者:李战军   发布时间:2013-05-27 16:28:3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司法公信,分别在政治建设领域和文化建设领域做了阐述,第一次将司法公信问题提升到国家建设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当前司法公信力并不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是什么吞噬了司法公信力,人民法院在当前形势下应如何适应化解社会矛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人民法官应如何正确树立司法理念,采取正确的执法方式,四个小故事耐人寻味。

    群众集体求情与推崇马锡五

    故事1:抗日战争期间,在甘肃驻防的一名八路军战士因犯了严重的错误,旅部决定按纪律将他枪毙,当地群众闻讯后,一下子来了一大群人,替那个违反纪律的战士求情,哭着说:“共产党都是好人,请饶了这个战士,让他戴罪立功吧!”。

    启示: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办案,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认可。

    人民法院做为党的一个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来自人民,新中国成立前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都没有“法官”、“警官”这样的称呼,一声“同志”,就包含了多少割舍不断的亲情。人民法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用民主的方法,通过讨论、批评、说服教育的方式去分清是非,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解决矛盾,从而达到团结的目的。马锡五正是当时人民法官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办案不是“快刀斩乱麻”,而是走进基层,深入群众,通过查明案件事实,听取群众意见,形成解决方案,并说服当事人接受,创立了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运用于司法审判工作的审判方式。他通过简化诉讼手续,实行巡回审判、就地审判,在审判中依靠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办案像抽丝剥茧,用心疏理,分清主次矛盾,有条不紊地步步推进,实行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办案方法,解决并纠正疑难与错案,使群众在审判活动中得到教育,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爱戴。

    拉面就要放香菜与法院裁判

    故事2:一个在江南开“正宗兰州拉面”的小伙子,刚开始生意并不太好,顾客善  意提醒说我们江南人本身不爱吃面食,这里又放了香菜,我们尤其不能接受。这小伙子却说,既然招牌是“正宗兰州拉面”,就要按“正宗”的兰州拉面去做,不能为迎合部分顾客的口味而随意改变用料,不放香菜就不正宗了。

    启示:坚持法治原则应适应国情、民情,创新思维与方法,才能走出司法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增多,大量案件积压在法院长期得不到处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也从1978年12月拉开了序幕,主要表现为从当代中国司法制度的恢复与重建,到审判方式的改革和司法体制性改革,逐渐适应着更加复杂的审判形势和任务,西方的一些司法理念逐渐被接受,无数的案例证明了“尚理不如制度硬”的正确性,实体法和程序法也都快速发展,司法实务中确实消化了一大批积压的案件,法院的管理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也更加科学有效。但司法改革理论研究与司法改革实践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问题也随之而来,主要表现为过度追求效率而机械办案,过分追求调解率而“和稀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案件结了,矛盾没化解,人民群众不买账,当事人信访问题突出……此时法院与群众的关系与马锡五时期也有了很大的差别,正如1991年,刚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耿飙曾有震撼心灵的一问:“今天,我要问问你们在座的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犯了事,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法官在辛辛苦苦地办案,在为处理大量的诉讼纠纷加班加点,在为程序法和证据规定做苦口婆心地解释,但受司法文化和司法认知水平的制约,群众的价值取向很简单,也很明确:裁判结果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就是裁判不公。更何况程序公正是过程公正,其评判标准具有自相矛盾性,如根据证据规则推定出来的法律事实受制于举证责任分配和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可能与客观事实存在差异,在司法公信力建设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很难被社会公认,即使在高度法治的美国,辛普森杀妻案也曾引起轩然大波,引发民众对司法制度的抨击与嘲弄。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背景下,只重程序,不考虑社会效果,法官在群众眼里必将沦为“只分正邪,不管善恶”的老法海。

    吕布辕门射戟与调解

    故事3:袁术派大将纪灵攻打刘备,吕布闻讯,摆了宴席,约请纪灵、刘备看其面子罢兵和解未果,就命人抬出其方天画戟,立于辕门之下,称其若能在距离一百三十步的中军帐前用箭射中画戟小枝,说明天意命其二人罢兵,若射不中,两家回寨厮杀。结果吕布射中画戟小枝,纪灵无奈罢兵,吕布又与袁术修书一封,好让纪灵回去交差。

    启示:提高司法公信力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这件事调解成功的关键就是,调解的主持人是吕布,乃东汉末年第一勇士,就武力而言,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无论刘备还是纪灵,也都深知吕布的手段,谁违反了他制定的调解程序或协议,将会承担与其不利的后果,后果可能还很严重。值得一提的是,吕布这一枭雄,调解二人罢兵后,还给纪灵的主子袁术写了封信,消除了当事人纪灵的后顾之忧,这件事做的确实挺漂亮。实现司法定纷止争、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有赖于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对司法裁判的遵从,有赖于司法权威的树立和司法公信的建立。一个社会一旦树立起权威,那就意味着人们的行为不需要太多的社会压力,就会取向于理性的社会合作,如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计票争议,面对足以引发社会割裂的族群冲突,美国最高法院最后一锤定音,迅速平息了巨大的社会争议。而当前我国司法权威,既无传统基础,法官的职业魅力也未达到一定高度,司法的理性权威尚未被社会公认,司法机关要想在整个社会中建立公信,就必须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必须加强自身的法律和道德修养,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在依法调解案件时,以司法公信力为基础,以判决和强制执行力为后盾。

    爱的“傻事”与大走访

    故事4: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假日回老家,随口说一句“在市里买不到好的玉米面”,放行李的功夫,老妈就下了楼,一小时后才气喘吁吁地回来,提了一兜子玉米面,说是在最好的一家杂粮店买的。走时匆忙,车行了好几十里路,老妈急切地打来电话,埋怨自己老糊涂了,忘了把玉米面放在车上。女儿安慰说,不过是一袋玉米面,下次再带。一路上想到母亲的失落与自责,虽已开出了近百里地,仍果断调转车头。这一趟,浪费的油钱比玉米面贵上不知多少倍,但这不为别的,只为了母亲的心。

    启示:爱的付出才能收到爱的回报

    为了规范社会的有序发展,制定了法律和制度,但人性的本质和中国两千多年来儒家“仁爱”思想影响,在法律、制度之外,还有一片广阔的“爱”的天空,正如人们不能想象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世界会乱成什么样,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爱心,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当法律遇见了爱,应该怎么办?随着中国的司法改革向纵深推进,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怎么改”和“如何改”的问题也更加突出,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中国的司法文化如何与传统的“青天文化”接轨,如何与两千多年来的儒家文化融合,不少法学界的有识之士开始了反思,也迎来了法院司法改革和法院文化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坚持继承与创新,普适性与本土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当前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我们法院是人民法院,我们法官是人民法官,在对待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必须通过自己的司法行为,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的“公开、公正、温暖和方便”,这样我们就必须强化群众观念,增强群众感情,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从群众中来,还必须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到群众中去,深入走访,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我们不计成本地为爱而不断做着“傻”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关心和帮助。



责任编辑: 陈文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