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走访热的冷思考
作者:章友军 发布时间:2013-04-07 13:53:53
今年以来,为提升公众安全感和工作满意度,我国各级政法部门开展了大规模走访活动。公安机关晚上到居民家中走访,登记固定电话,发放警民联系卡。法院则上门走访发放宣传册。有的地方进行联合走访,由党政领导牵头,政法办、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共同参与。一时之间政法队伍大走访活动令人为之侧目。
但是陶醉之余,我们不得不正视群众对这种方式的看法和态度。就在我们在丰城市袁渡镇走访一户人家,告知其在电话测评时要说公安好,检察院好的时候,这位老俵的回答却巧妙地表达了群众的困惑、不满与牢骚:“那不好也要说好咯!” 其实走访这种形式对于暂时突击提升政法队伍形象可能能够起到一点作用外,并不能作为一种长效的机制。而且如果走访过于频繁和形式化地话,可能反而会起到负面的作用。这是由于走访所具有的局限性决定的。 首先,走访的范围有限,不可能走访到每一户居民。走访这种形式,不涉及具体问题的处理,而是向居民传达一种信息。而信息的传播的范围依赖于信息传播的媒介和方式。走访只能是一家一户的走访,是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传播方式,远不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一对多的方式来得快,来得广。因此,走访的受众是有限的,不能覆盖全部的城区与乡村。只能选择一些小范围的区域进行走访,其效果也仅仅及于这些小范围的区域。 其次,走访的时间紧迫,难以更多地与群众进行交流。由于走访人数众多,时间有限,通常走访也就是登记一下住户的姓名和电话,发放联系卡和宣传册。完了就赶紧找下一家住户。群众就是有话说也不好说,来不及说。走访容易流于形式,对于群众生活中真正的困难和问题不甚了然,对于群众对政法部门的意见也没有及时收集。不了解具体问题,就不能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也不能改正我们的工作作风。走访越多,反而越是容易招致反感。 第三,走访的目的不纯,走访是从维护政法队伍自身的形象出发考虑,而不是为群众考虑,群众难以买账。以往走访贫困户,还要发放一些生活物资和经费。而现在走访固定电话家庭,往往没有这些考虑,群众得不到一点实惠。孔子说,推己及人。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群众也很难为我们说好话。 此外,流于形式的走访还耗费了大量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与其开展大规模的走访,不如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几件实事。应该相信,我们的人民是最好的人民,如果我们为群众办了一点事,解决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他们是不会不领情的。 责任编辑:
纪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