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民商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汕头纵火案烧死14人背后的思考
——当前农民工讨薪难问题的分析
作者:汪启链   发布时间:2013-02-07 14:30:30


    2012年12月4日,广东汕头市潮南区一内衣厂发生火灾,造成14名年轻女工死亡。据调查,火灾是由该厂工人刘某纵火引起。而他纵火的原因也是让人感到痛心——就是因为老板没给他工资。记者问刘某:那你现在后悔吗?刘某:我做这些事从来不后悔,我拿不到钱,就只好用自己的生命跟他去赌。

  一个年轻人的愤怒与冲动,酿成了一场骇人惨剧。我们为那14个如花的生命痛惜,更为这种疯狂的举动而震惊。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些许利益,竟然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何况,这14个少女还是曾经和他朝夕相处的同事。无论何种原因,他犯下如此罪行,难逃法律的严惩。我们在谴责罪犯的同时,一个问题也值得反思。很简单的工资拖欠问题,为何弄到了要“用生命去赌”的地步?事实上,刘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申诉,也可以去法院直接起诉,可他为何舍这些正当合法的渠道不走,偏偏要选择如此极端血腥的报复方式,让自己走上犯罪的不归之路呢?是他不清楚有这些合法的渠道,还是他认为,这些渠道毫无用处?

  纵观本次事件,笔者认为,矛盾的症结在欠薪。快到年底了,民工讨薪这么多年来始终是不变的年终话题。 农民工讨薪难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劳动者讨薪维权的渠道其实并不畅通,一方面他们没有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可以依赖,另一方面通过法律途径讨薪需要先行支付的讨薪维权成本又过于昂贵,而政府机构的重视和介入也总是跟着媒体报道才姗姗来迟。对讨薪民工而言,他们实际可以选择的讨薪路径其实很少。

  笔者通过对井冈山人民法院2009年至2012年至今的农民工讨薪案件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关于农民工讨薪问题的看法:

  一、农民工讨薪难难在何处

  1、农民工法律知识欠缺,缺乏正确的救济途径。大多数农民工能吃苦,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和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连简易的书面协议都没有。处于弱势的农民工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诉讼法院索要工资的农民工甚至连工资欠条也没有。

  2、农民工经济困难,付不起相对高昂的讨薪成本。 农民工外出打工,大多家里贫穷。农民工一年甚至几年的工资得不到,这将使以打工工资维持的生活更加贫困。同时农民工讨薪一般须来回奔波于老家与外地的打工城市之间,为此花费的时间、住宿费用和交通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对于农民工来说无疑是笔不小的费用。

  3、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农民工维权工作实际上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沟通和协作。而现实中,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比如劳动部门,对用工单位的用工资质和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监管不到位;城建部门对某项工程的承包转包现象不管不问。同时,各部门之间的条条框框较多,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缺乏有效的配合。

  二、如何攻破农民工讨薪的艰冰

  1、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充分利用司法机关的优势和审判职能,利用电台、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向农民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并可以通过发放普法手册,以案释法和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形式,宣传教育农民工学法、知法、懂法,知道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知识欠缺是农民工讨薪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普法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民工的维权意识还可以增强其维权能力,因为农民工只有学法、懂法,才能用法,发生纠纷以后才能比较理性地行事,也才能降低诉讼活动的各种交易成本。普法宣传可以通过发放普法小册子、以案释法、举办法制讲座、集中咨询等形式,向农民工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尤其是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使他们懂得法律的相关规定,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加大司法救护力度,践行能动司法。人民法院在审理农民工讨薪案件时,要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落到实处。要扩大司法救助的范围,降低司法救助的门槛,对农民工讨薪的案件要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为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开通绿色通道,甚至可以成立农民工案件专项合议庭,让农民工在有理有据的情形下,在最短的时间内,赢了官司赢了理,千万不能讨回说法空欢喜。

  3、加大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建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劳动保障、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采取相应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在制度上提供相应的保障。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督促用工方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从源头上明确责任,防患于未然。农民工讨薪的相关程序和机制做适当的创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让农民工维权更加快速、便捷、有效。

  一个欠薪纠纷,毁掉了14个生命,也毁掉了刘某,毁掉了多少寻找幸福的年轻人的一生。这个悲剧,对所有人是一个警醒。它提醒所有人在遭遇不公时,应保持理性,不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也提醒着政府和社会对着社会底层多一些关心,而不是冷漠。如果,大家能够将心比心,尊重法律,很多悲剧或许就能避免。

    作者单位: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盼盼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