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与“大”的博弈
——昌乐法院在改进服务中探寻群众工作融入司法工作的实现路径 作者:田青 刘文强 贾立丽 发布时间:2013-01-21 10:26:24
近年来,山东省昌乐县人民法院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司法需求,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全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取得了好的效果。去年,全院共处理各类案件6092件,达到了结案率、服判息诉率、执结率上升,上诉率、发改率和信访率下降的“三升三降”的目标,实现了“小”法院的“大”作为。该院被山东省高院授予“全省优秀法院”称号,并荣记“集体二等功”。
小“窗口”作出大“文章” “是昌乐法院的法官挽救了我的家庭,我真的感谢他们。”昌乐县城关街道刘家桥村的村民刘某逢人就讲。原来,刘某与妻子吴某因家庭琐事闹别扭,两人赶到昌乐法院城郊法庭请求离婚。城郊法庭服务窗口的法官问清情况后将两人劝了回去,接着通过电话向村调解员、支部书记吴某某告知了情况。后来通过法官和调解员从中的教育劝解,夫妻俩人互相谅解,和好如初。法官的一个电话挽救了一个家庭,在当地传为美谈。 该院立足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新期待,在院机关设立了诉讼服务中心,在立案信访大厅和五处人民法庭设立了六处服务窗口。服务窗口又细化为“内勤服务窗口”、“外勤服务窗口”和“对接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和“一条龙”服务。内勤服务窗口的法官及时为到法院起诉或来访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告知诉讼风险,进行诉讼引导,并积极宣传调解的优势特点,引导群众选择调解方式化解纠纷。对接服务窗口的法官对可以调解的纠纷尽量指导当事人在诉前调解结案,及时分流到辖区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协会等组织搞好诉前分流对接,强化跟踪指导,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外勤服务窗口将送达保全、巡回审判、快速执行等工作内容进行整合,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和协调。五处人民法庭均在辖区设立了两处“巡回审判点”,选择典型案件开展巡回审判、就地办案、以案释法。去年以来,该院通过服务窗口化解矛盾纠纷1418件,对234件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巡回审判案件416件,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小“举措”成就大“作为” 近日,寿光籍的宋某向昌乐法院执行局赠送了一面“秉公执法、办案神速”的锦旗,并激动地说:“要不是亲身参与法院的执行,我可能还是不理解你们的工作”。宋某是一起购销合同纠纷案件的申请执行人,该案因案情错综复杂久未执结,他一度对法院工作产生怀疑。后来法院邀请他参与该案的执行工作,经过与执行干警多方查找被执行人,并与多个部门协调,他的欠款5万余元全部追回。 该院积极推行“阳光执行”,不断提高司法公开的透明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探索实行了三项制度,即实行执行法官挂牌和申请人选择法官制度,向社会公开执行法官个人信息,申请人在立案时可以选择执行单位或执行员,进一步加强申请人与法院执行人员的沟通,使当事人理解和了解法院执行工作,增强执行工作的公开和透明度;实行申请人参与执行制度,执行员每次在采取执行措施前,主动询问申请人是否参与执行活动。申请人参与的,可随同执行员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若申请人不参与,执行员应当在两日内将案件执行情况告知申请人。实行监督卡督办制度,强化对执行工作的监督管理,通过向申请人及被执行人发放载明监督内容、监督电话及联系方式的执行监督卡,自觉接受当事人监督。去年以来,该院执行案件执结率提高6个百分点,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小“尝试”促进大“发展” “多亏了法院,要不然真不知道啥时才能拿到自己的工钱!”这是临沂第一职业中专88名实习学生的共同心声。去年8月,该88名学生与昌乐某医疗机械公司发生工资争议,法院的法官及时与劳动局、司法局及该公司法律顾问进行协调,仅用三天就为学生追回工资2.7万元。 该院把及时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立足点,积极推进审判提速,把“高快好省”办案要求落到实处。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培锋介绍说:“我们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司法需求着手,全面推进审判提速,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少费一份心,少花一分钱,少跑一趟腿”。该院不断完善案件层级管理、案件流程监控、审判质量监督、审判效率管理、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机制,去年5月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审判流程管理的若干规定》,对诉前调解、立案、审判、执行、技术委托、信访、归档等审判流程及节点控制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严格抓好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审判管理,提升了审判效率。去年以来,该院平均办案周期缩短了8天,审执结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该院审判提速的做法得到了山东省高院周玉华院长的批示肯定。 小“讲台”变成大“阵地” “都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没想到咱们还有权利继承娘家的遗产。”2012年8月,昌乐法院城郊法庭在朱刘街道山坡社区巡回审判了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案件,朱刘街道妇联组织社区内50多名妇女代表进行了旁听,50多岁的女村民刘某在庭审观摩结束后感慨地说。这是昌乐法院以庭审现场为课堂,以生动的形式和方法提升群众维权意识和能力的一个缩影。 该院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不断拓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司法途径,派出业务精通的法官深入基层巡回审判、就近审理,面对面和近距离地与群众接触,及时维护群众权益。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在全县12个巡回审理点进行公开审理,邀请群众代表参加庭审旁听,庭审前发放诉讼须知、明白纸,庭审中以案说法,并实行判后答疑、明理释法,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同时,积极利用“12.4”全国法制日和行政诉讼法集中宣传等活动的有利时机,派出法官深入农村社区、乡村集市、厂矿企业,积极开展对《民法通则》、《劳动合同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继承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60人次,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不断提升群众的法律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