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病魔,在忘我工作面前退却
——记河南省鄢陵县法院专职审委会委员袁伟建 发布时间:2012-06-07 11:29:33
袁伟建,1989年分配到鄢陵县人民法院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
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奋斗在审判一线,长期繁重的工作,使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003年,因身体极度不适,到医院检查得知得了严重的肝病,经过手术摘除了脾脏和胆囊,死神与他搓肩而过。病情刚刚好转,他就要求工作,当时由于立案信访人员短缺,他主动要求从事立案信访工作。领导考虑,信访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他大病初愈的身体不能支撑得住。他却说,“繁忙的工作才能使我忘记病痛”。 五年来,他亲自接待来访群众1200多人次,处理各类信访纠纷180余件。在鄢陵法院一楼的信访接待大厅里,时常会看到袁伟建一手拿着泡着中药的水杯,一面与来访群众交谈的身影。他结合本院的审判实际,在化解涉诉信访难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逐渐摸索出了“高度重视、全员参与是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创新机制、真情服务是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核心和要求,公正裁判、确保质量是解决涉诉信访工作的重点和基础,真情感化、解其心结是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方法和关键,息诉罢访、群众满意是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目标和追求,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是做好涉诉信访的根本和保障”的化解涉诉信访难题的新途径。省法院张立勇院长对该做法专门作出重要批示:“鄢陵的经验要好好总结,认真推广”。鄢陵县法院连续六年无赴京去省上访案件,既是全院干警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与袁伟建忘我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他先后在1996年、1999年两次被许昌市中院荣记个人三等功,2002年4月被鄢陵县委、县政府授予“鄢陵县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2年12月被河南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2007年元月被河南省高院评为“信访先进个人”,2007年1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信访先进个人”,2010年被许昌市委、市政府评为“督查督办先进个人”,2011年被许昌市中院评为“信访先进个人”。 打服务牌,树和谐信访之风 在信访窗口,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案件。当事人到法院来,有的怒气冲冲而来,话不投机半句多,说不上两句就又吼又叫,有的一开委屈的闸门,就哭哭啼啼说个不停,一谈就是大半天。面对不同的来访群众,如何拉近与不同来访群众的距离?化解不同来访群众的纷争?袁伟建思虑再三,决定从小事做起,用真心的服务赢得来访群众的信任。从一杯温暖的茶水、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搀扶等这些不经意的小事做起,对待来访群众他始终做到文明接待、热情服务,做到来有应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接待热心,听诉耐心,做思想工作细心。不论来访群众情绪多么激动,而他总是在那里耐心地听当事人讲,不厌其烦的给当事人做解释工作。同时,从规范司法礼仪、改善服务态度着手,提高全体接访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与当事人的亲和力。2006年12月间,马栏镇大田村的田某来院反映其弟因借款被执行之事,当时田某兄弟二人言辞激烈,扬言法院若不及时解决此事,将赴省、赴京上访。袁伟建接待后,首先让他们坐下,又端上两杯热茶让他们暖身,这一下子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随后,他耐心的听完他们陈述,并详细阅读了他们递交的材料。之后他调阅了当时的档案材料,并抱着大病未愈的身体走访了对方当事人,了解矛盾产生的根源。并多次从法律角度做田某二人的思想工作,还从情理上劝其息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均给予了详细、认真的答复,当田某二人得知袁法官拿着装药的杯子边喝药边为他们解决问题时,心中十分感动,爽快地接受了袁伟建提出的解决方案,并送来一面写着“热情服务、倾心解难”的锦旗表示谢意。另外他还不断地改变接访的方式,采取上门听诉、预约接访、实地勘查现场、节假日、午休时间接访等便民服务措施,并针对老、弱、病、残的来访群众和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来访案件开通了绿色信访通道,快速高效的解决来访群众的纠纷,他以自己的行动树立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良好形象,受到了来访群众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将信访部门变成了“为民服务”的窗口。 打感情牌,用真情化解矛盾 袁伟建同志在工作中,将自己的一腔真情全部倾注到信访工作之中,用近民、亲民、爱民、便民、护民的工作态度,把来访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从内心深处理解来访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与人民法院的亲和力,倾情化解矛盾。2007年4月,中央政法委向鄢陵法院院交办一起贾兰花、于自力涉法涉诉非正常上访案,交办后,袁伟建多次到上访人家中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仅从法律角度做解释工作,还以亲情来感化他们,切实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他第一次接待贾兰花、于自力时,就对他们说,“这些年,你们没少跑路,没少吃苦,我既然接手你们的案子,就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你们,我有信心使你们满意。”他积极和当地党委、政府协商,对上访人的生活困难,由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生活救助。为解其心结,袁伟建亲自做案件对方当事人的工作,教育他们及其他村民要与贾兰花和睦相处,不要歧视他们二人,给他们二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生活生产环境,彻底解其心结。经过长期不间断的做工作终于使他们二人息诉罢访,表示今后决不再上访。在2008年6月间处理柏梁镇张坊村王子敬上访案件时,该案虽不属于涉法涉诉上访案件,但王子敬长年多次赴省进京上访,并到中南海上访,进而到驻外使馆区告洋状,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严重影响到全县的稳定和对外形象。袁伟建以服务大局为重,主动挑战,考虑其1999年因土地调整苹果树被损毁这一事实和长年信访家庭十分困难等情况,十余次到其所在乡向乡领导通报纠纷调处进展,协调资金给予其补偿,乡里的主要领导对他的身体状况也十分了解,当他再一次来到乡里协调补偿资金是,乡长握着他的手说:“伟建,为了乡里事,你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了,乡里不管再困难,就是不发工资,也要把补偿资金到位。”王子敬拿到补偿资金后,对袁伟建说:“我的事,前前后后跑了十年,也就是你就像亲人一样对我,我要再去上访咋能对得起你的这份心呀。”并签下书面保证表示自己和家人永不再信访和上访,终使这起长达10年的上访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处理涉诉信访工作中,袁伟建牢固树立把信访人当作亲人的理念,以情感去感化人,倾情化解纠纷,把来访者的怨气、怒气消融在他的浓浓深情之中,把来访者的不稳定的情绪和矛盾纠纷化解在他的真情实意之中。 打创新牌,实现信访工作新突破 袁伟建同志有火一样的工作热情,面对化解的一个又一个信访难题,他没有满足,他换位思考,转变工作方式,不断探索信访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从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地解困境、破难题。鄢陵县马栏镇北郑庄村的郑新成与郑新春两兄弟因相邻过道发生纠纷。6年来虽然乡、村干部和司法所多次调解均无效果,郑新成多次到市、县有关部门进行上访。2010年8月间,郑新成到法院要求立案处理,扬言若不处理将赴省进京上访。接访人员排查出这一不稳定因素后,为达到案结事了、息诉止访的效果,给当事人一个放心、一个明白,袁伟健带领接访人员一行冒雨前往现场进行查看,并邀请双方当事人和该村支部书记到现场,听取双方的意见,当场进行调解,虽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但调解现场气氛火热,村支部书讲村规民约、民间习俗,袁伟建讲法律规定,释明调解成功的法律后果和意义,通过两个多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导,当事人均表示愿意接受法院和村委会提出的调解方案纠纷得到了圆满的处理。但袁伟建却思考了一路,他想,“解决好信访难题,一个法官仅仅懂法律是不够的,有时,老百姓听不懂你说的法言法语,要学会老百姓的语言,让他们听得懂你说的道理才行呀。”以后的工作中,袁伟建每到一处,特别注重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乡规民约。总结了一套自己的“乡土”法来处理来访纠纷,效果显著。袁伟健在排查信访案件时,主动引入信访风险评估机制,考虑该案是否会引起不安定因素,是否会影响社会稳定,是否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等问题的发生,切实把稳定风险降至最低。对案件进行四级信访风险评估(一级为有进京上访苗头,二级为有赴省上访苗头,三级为有到市上访苗头、四级为有来县来院上访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确保不出现信访案件的发生。在2010年6月间,在处理大马乡瞿湾村的孙羲星承包合同纠纷一案中,孙羲星是上访7年的老上访户,该案处理不当,孙羲星仍要上访。为此,承办人员对案件进行了分析和信访风险评估,认为该案有赴省上访的可能,把案件评定为二级信访风险。同时,加大调解力度,走访群众了解案件的根本所在,用乡土民俗的方法以最短的时间将此案化解。事后孙羲星不得不服承办法官的办案技能,寄来了一封“小法官用啥招说服了上访7年老户”的感谢信,对我院法官以心换心,以诚待人,精诚所至、顽石为开的耐心、诚心、爱心、真心大加赞扬。另外对于来信来访案件,由信访办通知承办单位限期办理,承办单位立即组成交办案件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复查和办理。信访办在距办结期限10天时,通过对承办单位进行督办,在距办结期限5日时,给予黄牌警告。对于到期未办结的,将给予严肃处理,并换合议庭办理。案件办结后由信访办回访办结效果,形成由信访办督办,各业务庭承办的信访流程管理体系。如望田镇蔺庄村的蔺水德诉望田镇政府合同纠纷一案,因司法鉴定被裁定诉讼中止,中止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其本人未申请恢复诉讼程序。2011年4月间又在市委书记信箱中反映我院久拖不决。我院接到县委督办件后,信访办立即将该案交原承办部门民二庭进行承办,限期办结。考虑若恢复诉讼,双方已达成和解协议且蔺水德已将原始票据进行了销毁,蔺水德不仅胜诉可能性很小,而且还会引起蔺水德不满而再次信访和上访。为化解这一矛盾纠纷,使其彻底息诉罢访。袁伟健和民二庭的同志多次到望田镇了解案情,反复做蔺水德的思想工作,讲明有关法律规定,指明案件的处理结果会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最后,蔺水德表示撤回案件,不再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但表示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要求给予救济。我院根据蔺水德家庭生活状况,经协调,由望田镇政府一次性给予生活救济和补助20000元,蔺水德出具了息诉罢访保证书,并对我院的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那样重要,身患慢性重病的袁伟建更爱着自己的家,时刻想着为这个家多尽一份自己的爱心和孝心。然而,为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为了法院审判工作的有序开展,他却忘我的工作着、与病魔争分夺秒。袁伟建常说:“工作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我要把短暂的生命全部献身于法院信访事业。” 几年来,他边治疗边工作,不论上班、下乡走访、还是做来访群众的工作,他那个装有中药的茶杯总不离手。人们都亲切的叫他“药罐子法官”。他说“生了这场病,我更知道了生命的珍贵和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他的奉献。我离不开我热爱的审判事业。”就这样,袁伟建凭着对审判事业的热爱,顽强拼搏,不顾病魔的折磨,废寝忘食的工作着。面对妻子,他可能不是个好丈夫,面对女儿,他可能不是个好父亲,面对年老多病母亲,他可能不是个好儿子,但面对来访群众,他是一个合格的好法官。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