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以案说法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本案应如何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作者:王云东   发布时间:2011-12-30 13:58:36


    【案情】

    被告人林某与吴某系邻居,两家素有积怨。2009年7月10日,因吴家在院内所晒衣服丢失,吴某的妻子在当院叫骂,林妻不甘示弱予以还击,两家随后爆发肢体冲突。吴某拾起地上的一根棍棒就打,在躲避中,林某跑到公路中央,此时恰有一辆出租汽车经过,将林某撞成重伤。

    【分歧】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吴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吴某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理由是:林某的重伤是由于碰巧过来的出租汽车撞击而致,并非吴某的棍棒打击所造成的,吴某的追打行为与林某重伤的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吴某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吴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正是由于吴某的追打行为才导致林某被出租汽车撞伤的结果,吴某的行为与林某重伤的结果之间是一种偶然因果关系,而偶然因果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本案中,吴某有伤害的故意和行为,又出现了伤害结果,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与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要将所发生的结果归咎于行为人,就必须要求行为人的行为与实际发生的结果之间具有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否则这种归责就违背了罪责自负的原则。因果关系又包括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必然因果关系中行为人应当对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偶然因果关系中行为人是否应当对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呢?笔者认为,如果否认偶然因果关系是刑法因果关系,必将缩小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并非所有的偶然因果关系都不能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符合以下情形的偶然因果关系,由于行为人在主观恶性、行为的目的、结果等情节上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就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一是从行为人对结果所持的主观态度上看,行为人是否对最终危害结果的发生持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或者过失的态度;二是从行为人的客观行为上看,在最终危害结果发生之前,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是否仍然处于实行或者持续、继续状态;三是从造成最终危害结果发生的偶然因素的介入情况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对偶然因素的介入起到了积极的支配和促进作用。

    在本案中,首先,吴某将林某追打到公路中央,公路上经常会有车辆经过,吴某对林某有可能被来往的车辆撞伤是明知的,但却对此结果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导致了林某被车撞伤这个结果的发生,其在主观上是一种间接故意的心态;其次,在林某被车撞伤之前,吴某的追打行为没有停止,仍然处于持续状态,如果没有发生林某被车撞伤的结果,吴某的追打行为仍然会继续下去,吴某的追打与林某被车撞之间没有时间间隔;第三,吴某的追打行为在客观上对林某被车撞伤的结果起到了积极的支配和促进作用,正是由于吴某追打林某的时间和速度决定着史某逃跑的时间和速度,也导致林某无暇躲避正在行驶中的出租汽车,才造成了被车撞伤这一最终危害结果的发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吴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作者单位:河南省襄城县人民法院)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