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肩负起司法的社会责任
——云南省会泽县法院能动司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作者:姜光鑫   发布时间:2011-08-15 10:04:50


    新形势下,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人民法院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上的重大调整,成为法院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能动司法”的应有之义。

    过去的五年里,会泽县法院坚持在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下,立足执法办案根本,不断强化司法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多种方式来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将相当一部分社会矛盾还原到社会解决,探索出很多新方法,积累了很多新经验,取得了很多新成就。不断用实践证明着: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伟大进程中,人民法院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大有作为。

    奋力前行中,会泽法院党组形成了一致共识:只有一招鲜,才能招招先。党组书记、院长丁玮指出,大凡有创新意识的法官和法院,往往“神”气活现,不仅思想敏捷、思路清晰,而且善于推陈出新,多有见地。反之,没有创新意识则形同程式化的机器人,工作上难有亮点,无从出彩。所以,法院把“创新意识”比作内在之“精气”、肌体之“神韵”,号召全体干警善于启动思维,开动脑筋,用学问去“加工”,用智慧去“筹谋”,用心灵去“体味”,滋生出能动工作的创意思想。

    这种思想性的要求,被法院贯彻于审判、执行工作之中,在实践中得到反复强化,并生动体现在数字符号之上。回首走过的历程时,一组组闪亮的数字映入眼帘,成为法院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最好说明。这一个个数字,凝固了法院的情感和思考,折射出了法院工作的整体风貌。

    0:涉诉信访总量“0”增长。法院优化涉诉信访机制,情理法并用,疏导治结合,以内部有效的沟通协调保障案件的处理质量,全面实施“四包一定”工作制,从更深层面、更高角度、更广视野探寻信访产生的根源,梳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诉求合理的及时处理落实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疏导及稳控到位;生活困难的关心帮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通过不断完善措施、规范秩序,构建科学合理的涉诉信访制度体系,把成功的经验转化为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处理涉诉信访案件的能力与水平,连续四年实现涉诉信访总量的“零增长”、“负增长”。

    3:3分钟看懂268条民事诉讼法。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长期实践经验,提炼主要诉讼程序内容,精心练绘制了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审理流程表,悬置于立案大厅及审判法庭外,让当事人在3至5分钟内就能看明白整个诉讼程序,既为当事人提供了诉讼引导,又使法院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促进司法的公开、公正和透明。中国法院网等媒体以《3分钟看明白268条民事诉讼法》为标题对此作了报道后,引来了业内同行的关注,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打来电话,欲借鉴法院的此项创新举措。

    7:提炼出“7点”链式调解心得。法院不断健全民事调解机制,拓宽调解范围,经过深入调研分析,丰富完善形成了具有会泽特色的盖然调解法、冷却调解法、借力调解法、亲情调解法等“调解十法”,总结提炼出“认识高点→态度好点→用语暖点→耐心多点→调撤高点→满意多点→效果好点”的“7点”链式调解心得,将案件调解率、当庭履行率、群众满意度等“软指标”纳入岗位目标考核,并编辑《司法调解工作手册》以规范调解工作,指导人民调解。09年,全院民商案件调解率达69.41%,2010年,法院调解率高达75.02%,娜姑、雨碌等人民法庭调解率达90%以上,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达到85.23%。

    16:每月16日作为院长接待日。07年起,法院把每月16日定为院长接待日,并通过信访室、院长热线、院长信箱等方法,认真热情地接待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08年初,院党组决定双月的26日作为院长下乡接待日,把院长接待日搬到法庭,即时由所联系的党组成员到法庭接待涉诉信访群众,通过明确院长接待的范围、方式、细化管理,采用“坐访”与“下访”相结合的形式,聆听群众的心声,调处矛盾纠纷。09年,对院长接待日制度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行业务庭长轮流到信访窗口接待群众来访的新办法,刑庭、民庭等审判业务庭的庭长,每人要轮流到信访窗口“坐镇”值班,并与立案庭的法官搭配,连续接待来访群众一周。由此妥善解决了一大批信访、上访案件,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乐章。

    30:选聘30名“和事佬”在人民法庭上岗。法院紧紧围绕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坚持能动司法,服务发展大局,以“当好社会管理参与者,不当社会管理局外人”的思维,坚持把维护良好的社会管理秩序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自觉把自身融入社会管理之中,并结合司法实践,探索创新思路,遵循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的原则,经过自愿报名和民主推荐等方式,把30名辖区内工作经验丰富、了解风土人情、懂法知法、德高望重的明白人聘为司法调解助理员,让他们做好基层稳定的“排气筒”,化解矛盾纠纷的“减压阀”、“防火墙”。通过“和谐共建”模式,这30个和谐音符将促进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这是对“三项重点工作”生动具体的诠释,也是法院参与平安建设的一笔硕大财富。2010年,这30位“和事佬”协助调解案件403件,其中独自调解213件,占52.9%。

    60:诉讼周期平均缩短60天。在立案庭设立简易纠纷快速化解的“绿色通道”,对民商事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把简单的婚姻、赡养、抚养等民事案件、小额债务等商事纠纷案件,分流至速裁庭进行快速处理,减少案件在法院内部的流转环节,让民事纠纷的化解驶入“快车道”。由于运行简单透明、公开,法官将释法明理过程运用在速裁的全过程中,使当事人“胜败皆明”,从而达到“胜败皆服”的效果,而且裁判文书都实现了“立等可取”,如此便利、高效和成本低廉的审理模式让当事人从复杂诉讼程序中解脱出来,大大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民商事案件的诉讼周期平均缩短60天较好地发挥了便民、快捷、高效的独特功能优势。

    75:人民法庭的巡回审判率均高于75%。法官们沉到老百姓中间去办案,改变以往机械坐堂问案的方式,从审判庭上走出去,从法庭里走出去;到田间地头、乡村茅舍,去倾听老百姓对我们的诉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纠纷,化解矛盾。通过积极贯彻省高院院长许前飞亲自“推销”这种审判方式,深入基层,贴近民众,在所辖的乡、镇、村社驻地设置“巡回审判法庭”、“巡回审判联络点”,聘任“便民诉讼联络员”,形成法庭、联系点、联络员三位一体辐射整个辖区的便民诉讼“网络”,同时,印制发放《便民服务卡》方便群众咨询法律、反映问题,以减少诉累。09年,法院巡回审理结案938件,巡回率达60%,6个人民法庭的巡回审案率均达75%以上。2010年,法院巡回审理结案1352件,巡回率达84.02%,待补、雨碌等法庭的巡回率高达90%以上。

    100:100元以下诉讼费全部免收。3月1日起,法院正式开始对100元以下的诉讼费实行免收,切实保障弱了势群体的起诉权,并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出资12万元设立司法救助资金,加大对困难当事人的司法救助。这一全国率先的创新举措,对司法救助的内涵和外延都进行了拓展,扩大了救助主体和救助对象的范围。此举既鼓励那些生活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切实解决了困难当事人面临的问题,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诉讼成本,更提倡大家运用法律武器来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法院“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真实写照,更是“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生动诠释。2010年,法院共对893件案件免收诉讼费约10万元,惠及群众1000余人。

    110:快速反应的执行110。为对付东躲西藏、昼伏夜出的执行“老赖”,法院将执行工作延长到了八小时之外,打破惯常的上下班时间界线。党组成员实行“包案”制度,院长亲自挂帅,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参加到一线作战,带领执行干警积极探索执行新方法,以提高实际执结率为目标,以健全执行震慑机制为保障,以穷尽执行财产、穷尽执行措施为重点,全力破解“执行难”。对被申请执行人、被执行财产难找的案件,一旦申请人发现线索,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执行干警就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对被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的财产立即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难点”变为了“亮点”,通过执行“110”攻克了一大批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骨头案”、“ 钉子案”。

    300:汇集编印法庭常用民间谚语300句。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过程中,法院总结、汇集、整理编印与办案有关的民间谚语、俗语、名言警句等《法庭常用民间谚语300句》,全文分为综合类、婚姻家庭类、赔偿类、相邻权等11个章节,语言“入乡随俗”,用老百姓的话语表述法律、法理、道理、道德等,把法律语言转化为符合法律精神的群众语言,使群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明。此举不仅能增进法官调解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也有效拉了近当事人的距离,让老百姓感到更加亲切,还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如今,小册子已经成为法官们办案的“调解秘笈”。江苏省徐州市司法局从互联网上获悉法院此举后,特地致电前来咨询和借鉴。

    ……

    5000:司法救助资金每人可高达5000元。法院从“重民生、促和谐”的角度,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对相关政策有规定的,不折不扣地把惠民利民政策落实到位、兑现到位;对没有政策规定或政策不完善的,深入调研,积极沟通协调有关部门帮助申请执行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法院筹集30万元设立执行救助基金并分4批次对128件案件申请人进行总额为25万余元的执行救助,最高者获得救助资金5000元。真正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有效缓解涉法涉诉引发的矛盾,力促息诉罢访、案结事了。

    ……

    数字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但我们无法一一列举所有的数字,也很难用数字来说明所有的变化……数字无言,但它凝聚着法院干警的智慧和汗水,承载着几代法官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埋头苦干、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数字有情,它体现了创新发展带来的巨变,它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它积蓄了我们的后劲,它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它提升了法院的战略地位。

    “数字变化”见证了法院的创新发展。而这些数据的背后,清晰的显现出会泽法院在延伸服务职能,方便群众诉讼,提高审判的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而这些能动司法的不懈努力,有效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法院的亲切感和信任度,推动了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的完善,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纠纷化解的合力,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更加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每一个数字,都像震荡的音符,奏出会泽法院创新发展的华美乐章,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然而,创新,永不止步。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