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含笑沐春风 土家苗寨展欢颜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法院便民诉讼网络建设工作纪实 作者:艾庆平 发布时间:2011-03-24 16:11:02
八十五岁的小岗村土家族老人冉隆相不用受“跑腿之苦”,2010年11月24日,法院在他自己家中开庭开庭审理,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发的纠纷迅速得以解决。
2002年,冉隆相用自己承包经营的0.7分土地与邻家秦某的土地互换。2010年2月,秦某外出务工回家,发现冉家在地上搭建了小棚,遂多次找冉家协商,要求换回土地。遭冉拒绝,双方遂生纠葛。经村、镇调解未果。去年10月,秦某诉至法院。 村中便民诉讼联络员说,冉隆相年事已高,患有支气管炎、高血压,行动不便,且性格倔强。他家距法庭一百公里,往返需六小时。 得知消息,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亲自上门调处纠纷。经过在村中摸底访谈、现场查看和听取多方意见,法官明白了案情原委,于是在审理时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四小时的调解后,双方达成协议,确认互换协议无效,各自返还土地,秦某一次性补偿对方工时费400元,冉隆相自行拆除临时建筑物。 “我老了,走不动,你们辛苦了,为我主持了公道,我谢谢你们!”老人喜笑颜开。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渝东南边陲武陵山区腹地,是重庆市面积最大的县。县辖39个乡镇,人口约81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6%。截至2009年5月,全县乡镇通畅率仅为53.8%,建制村通达率仅为34.4%,建制村通畅率仅为14%。 在这样的地方,当事人要徒步爬山越岭数小时,多次换乘乡村交通车才能到达法庭,开庭一次耗费三四天,交通住宿费用要数百元,而争议标的往往相对轻微。打官司难、打官司贵,成为当地百姓不愿进法院的主要原因。 2009年底,渝东南民族山区两级法院以18个人民法庭为中心,建立30个巡回审判站,133个便民诉讼联系点,聘请1245名诉讼联络员。起步早、措施实、效果好的酉阳法院先尝甜果。按照重庆高院的总体部署,2009年该院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上下借力,左右互联,科学调配司法资源,依托人民法庭、便民审判站、便民联系点和便民联络员,建成 “全覆盖、多方位、广服务、细流程”的便民诉讼网络,老百姓真实感受到了打官司的方便。以巡回审理站、诉讼联系点为依托,移动立案、移动审理,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的“两移动三固定”便民措施,切实缓解了群众的诉讼难问题。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从乡土中来的问题,要到乡土中去解决。”重庆四中院院长黄德普说,司法为民的立足点放在维护民生上,辖区基层法院把庭开到老百姓家里,把法律装进老百姓的心里,把纠纷化解在家园,这就是为民司法。便民诉讼网络健康运行,是化解当前农村“半熟人社会”各种矛盾的利器。 酉阳龚滩,历史文化古镇中心地段,人民法庭的建筑齐整威严。它就是全市便民诉讼网络工作的先进典范。“这是目标逼进度、下级逼上级、督查逼落实的结果”,酉阳法院院长朱文林说,“乡镇成片、站点一体、上下互动、东西兼顾,小案子基本出不了村镇社区。” 2009年该院3个人民法庭的调撤率平均为83.9%,2010年为93%,调解兑现率为96%,服判息诉率为93.9%,全年无发回重申案件、无上诉改判案件、无缠诉缠访案件。法律文书送达难、调查取证难、被执行人财产信息发现难等问题得到解决,司法效率大幅度提升。3个人民法庭所办理案件的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0%以上,简易程序案件平均结案时间由原来的45天缩短为15天。 “德高望重、品学兼优、古道热肠、公明清正”,这是全县39个乡镇280个行政村319名诉讼联络员、100余名特邀调解员推选的标准,并细化为完备的规章制度、一年两次的培训和定期考核的淘汰制。“说实话,我很高兴自己能帮助乡亲,虽然有压力,但我有信心。”一位基层获奖联络员说。他肩负着诉讼引导、诉前调解、风险告知等责任。 “诉讼联络员+特邀调解员+法官+人民陪审员的工作模式老百姓放心”,当地群众誉为“摩托法官”的重庆市第三届十佳法官白明德说,“法官有了耳目喉舌,司法工作有了左臂右膀,我们就可以集团作战了。节假日或赶集赶场,法官适时开庭普法,效果不错。老百姓在家长里短中懂了法律,在笑声中辨明了是非曲直。”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永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