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驻村更助村 共筑乡村振兴梦
作者:韩其峻 韦海峰   发布时间:2024-04-01 13:57:52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广西河池市两级法院坚持重心下移、服务下倾、力量下沉,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2021年以来,全市法院42名第一书记和82名工作队员肩负着使命与责任,怀揣着热情与梦想,深耕基层沃土,与村民们心手相牵,共同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一步一脚印,在河池的山水之间绘就出一幅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精准调研:特色产业促增收

  “目前,我们在牙者屯开辟苞谷李基地已经从450亩增加到了大约600多亩,趁着天气回暖,村民们已经陆续载下树苗,相信过两年这里的春天将是一片花海。”

  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驻南丹县月里镇牙林村的驻村队员韩莉莎告诉记者,2023年该院驻村工作队着眼牙林村旱地较多、宜种植果树的实际,协助该村村委积极向上争取产业发展项目,获得了南丹县生态移民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除苞谷李基地建设资金外,还有200万的经费将用于冻库建设。

  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河池法院驻村干警秉持着严谨负责的态度,俯下身子,脚踏实地对所驻村屯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探索产业兴村的新路子。

  “只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在河池东兰,东兰法院派驻东兰县隘洞镇同乐村第一书记聂宇明结合自己之前在板康村任驻村队员的工作经验,与村“两委”干部对村民产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实地查看本村闲置资产项目,实时了解村民所需,并和村两委制定了村集体产业项目5年发展规划。

  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聂宇明争取到了办公经费1.4万元,产业发展启动资金3万元;并和村两委干部共同申请到其他资金共计25万元,顺利与同乐村同乐、六京、拉考、纳友、纳平5个屯136户农户签订了130亩土地出租流转合同,还动员福宁、廷母、纳独3个屯113户农户整合梯田500余亩,成功打造同乐村果蔬种植基地、桑蚕养殖基地、田园综合体3个项目,同乐村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优,村集体经济正迎来新“钱景”。

  “自2019年的暴雨侵袭后,村里的30余亩良田因未能筹集资金进行平整修复,变成了‘荒地’……真的很感谢聂书记!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荒地又终于变回了良田!”看到村里的变化后,村民韦某动情地说。

  聂宇明和村两委利用村集体经济资金8万元完成了农田的平整修复工作,并顺利投入甜糯玉米种植项目使用,直接使同乐屯、六京屯、拉考屯、纳友屯73户327人受益,成功解决村内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还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每年约10万元的收益。2023年,同乐村获评河池市“庭院经济”示范村。

  这是驻村干警助力产业发展的一道靓丽缩影,每一年产业振兴的探索故事都在河池法院帮扶联系的46个村精彩上演。据统计,2021年以来,共有18家产业合作社在河池法院驻村干警的帮助协调下新建了起来,既盘活了当地资源也创造了不少工作岗位,乡村振兴的道途正越走越宽。

  协调联络:解决就业保民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乡村振兴,必须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要牢牢守住返贫底线。 

  2021年5月,受组织选派,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四级警长唐运谋来到南丹县牙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增收,如何增收,只有村民们收入提高了,村子振兴才有源动力。”初到牙林村,唐运谋便与队员们一同摸排村里的就业情况,将村上的人口、各家的富余劳动力等摸清摸透。

针对牙林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业的情况,唐运谋与工作队员全面落实产业“以奖代补”政策、跨省务工补贴政策、县域稳岗就业务工补助政策,大力解决村民就业问题。2023年4月,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二级警督韦思炀接过第一书记“接力棒”,接续奋战在驻村一线,想方设法让村民多就业就好业。

  “跨省务工竟然还有补贴,要是没第一书记在群里宣传,我们都不知道了。”

  “我身体弱,又不能外出打工,公益性岗位让后我们家增加了一份收入,真是太感谢了!”

  ……

  以真心换民心,2023年,河池中院驻村工作队为脱贫户推送200多条务工信息,申请跨省务工补贴123人次共计6.15万元,申请县内务工补助25人次约5万元,申请产业奖补47户约13万元,对在家的弱劳动力安排公益性岗位25个。同时,工作队还积极发挥联农带弄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社与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通过订单收购及务工就业等方式,让81户享受入股分红,带动22户脱贫户(含监测户)实现增收。

  支援建设:强化基建焕新容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不便不是乡村振兴。近年来,河池法院各驻村工作队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以村屯基础设施为着眼点,积极改善村里的道路、饮水、亮化等,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23年8月,在南丹县牙林桥达围桥项目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据了解,牙林村达围桥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月里镇通往贵州省罗甸县和天峨县三堡乡的重要通道,也是牙林村7个村民小组人员出行的唯一通道。因受雨水冲刷,桥两头地基坍塌,严重影响村民日常出行,修缮桥梁成为当地群众的迫切心愿,如今在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河池市县移民局、月里镇党委政府以及牙林村委共同努力下,达围桥复建项目得到落实,迎来了开工建设。

  “2021年至今我们总共获得2000万元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新硬化了6条道路,修筑排水沟、拦水大坝,在桥头、黄港、王龙等屯修建水池,在纳上屯安装路灯,牙林村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牙林村支书韦国辉向记者介绍,他说牙林能有今天的发展,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给予的,离不开政府、法院等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一起坚定跟党走,共同创造牙林更加美好的明天!

  天峨县的林潭村加建2 个屯级水柜,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凤山县的下牙村先后设立了农家书屋、党员之家、游客接待中心及法院+N综合服务站,村民们的精气神越来越足;大化县的弄冠村办公区域升级改造后,村民来往办事更便利了……

  2021年以来,全市法院驻村工作队共从法院和其他渠道争取到相关资金3124.5万元改善所驻村屯的村容村貌,不断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法治护航:调解纠纷促和谐

  “在村里,大家有什么事都喜欢找我调解。”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黄绍新是该院派驻西山乡卡才村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虽人在村上,但他不忘自己“法律人”身份,以专业为护盾,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2023年4月,卡才村发生一起土地纠纷,黄绍新得知此事后,在村“两委”的协助下积极主持多方调解。黄绍新通过现场勘查、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交流等,运用专业法律知识,成功化解双方矛盾,促成最终调解协议。

  “用了一个月,我们就完成了脱贫户156户670人的全覆盖走访,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同步建立走访问题台账。”每到一户群众家中,黄绍新都会认真收集并记录群众的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并把宣传民族政策和法律知识作为走访的工作内容之一,身体力行引导村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和习惯。2022年,西山乡卡才村被授予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乡风文明示范村”荣誉称号;2023年被河池市列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乡风文明示范村”。

  村民事,无小事,家常里短往往关系邻里邻居的和谐关系,关系一村一乡一县平安稳定。来自法院的驻村队员们依靠法律专业强化对村民的法治宣传,日常帮大家明事理、辩得失、化纠纷,2021年以来共受理村民法律咨询服务1356件,化解矛盾纠纷699起,为和谐乡村贡献法治力量。此外,驻村队员们还联系所在单位向派驻村图书室捐赠宪法、民法典等普法书籍3896册,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崇法、守法的良好环境。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他们从大山中来,又回大山中去,以法治之力、青春之能,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2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